|
|
 |
|
|
|
|
|
佛教與現代科學的比較評論=Buddhism and Modern Science:A Critical Review of Comparisons |
|
|
|
Author |
雷蒙, 喬福瑞=Redmond, Geoffrey P.
|
Source |
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第9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ddhist Education(9th)
|
Date | 1994.07.16-20 |
Pages | 21 - 22 |
Publisher | 華梵佛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Sino-Indian Buddhist |
Location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中英文提要=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p.23-24 |
Keyword | 雷蒙; Redmond, Geoffrey P. |
Abstract | 科學和東方宗教或和靈的新思想某些是可相容的,這個想法至少和海倫娜,派脫芙娜,貝弗特斯基 (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的著作一樣的古老. 其弗特斯基是通神論的創始人,通神論是十九世紀的一種靈學活動,通常為學者所輕視,但它將佛教引進西方的大眾文化中. 貝弗特斯基著作的「揭開面紗的艾塞絲(Isis Unveiled)」的首冊定名為「科學」,在十九,二十世紀的靈學與神秘主義的作家間,此種靈的科學思想是尋常的. 在這些著作裏找到的題材,仍然呈現新見解:科學無法解釋某些事情,諸如意識的本質,或人腦的發展,科學家新近承認科學是不完備的;科學引進唯物論的哲學帶給許多人絕望,並帶走生命的意義;許多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庫克斯,愛因斯坦等)相信靈的事情;科學確認東方哲學,東方哲學亦確認科學. 對這些見解常見的是從科學引進被視為無希望的世界觀點釋放的可能性. 這種釋放可能來自科學對自身的批駁,或源自科學找到更深入的真理,証實宇宙是精神的而不獨是物質的.
科學(例如:量子力學)確認神秘主義的思想,並故能當做宗教真理之來源,這個思想我定名為「科學神秘主義」. 已有許多大眾知曉的科學神秘主義的著作,其中以費茲歐弗,卡波歐(Fitjof Capra)的「物理學之道」最為人所熟知. 然而科學神秘主義宣稱科學已獨自獲得東方宗教的真義,則不無疑問. 科學神秘主義使用的不是科學的用語而是通俗的科學用語. 這種神秘學的用語類似並非出於巧合,因它適合神秘的談論方式. 科學因此重申神秘主義要旨之論點面廣獲流傳.
在某方面,科學神秘主義可能藉科學的辨證決定它的真義而把領域讓與科學. 從宗教的觀點,宗教的真義可以不依附科學. 讓渡領域不曾是真的,因在世界偉大宗教創立時,並無科學. 因此宗教被要求說明諸如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種種問題. 然而這些問題現在被置於宗教外,而能以科學的方法更有力地去研究. 不過仍存在著基本的宗教問題,是科學無法用令人滿意之方法解說的. 這些宗教問題包括佛教主的關懷事項,亦即是消除痛苦之因和方法. 科學神秘主義也沒說明這些問題. 科學神秘主義給宗教是不適當的支持,因它使宗教蒙受要用無可預知的方法被批駁或被修正,而這方法是科學理論必需要被修正的. 它依附在一個基本的謬見,假設宗教思想容易用和科學思想相同的方法去証實. 然而科學可以被利用來激起驚歎的感觸,那些感觸也是宗教的感觸:驚歎宇宙的浩瀚,人類心靈的複雜,生態系統的精密運作,甚至四季周而復始的運行.
比起其他的宗教,佛教和科學更能常保持相容. 做為一位科學家和一位佛教徒,我受這兩種訓練的約束. 然而我相信科學神秘主義既非好的科學亦非好的神秘主義. 我不反對科學和佛教間有特別相似的想法. 然而我感覺那是在某處,通常為人宣稱將被發現的地方. 在此篇論文中我將試圖提出來. |
Hits | 522 |
Created date | 2001.02.21
|
Modified date | 2015.06.12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