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楊維中
|
Source |
宗教哲學=Journal of Religious Philosophy
|
Volume | v.8 n.1 |
Date | 2002.01 |
Pages | 137 - 160 |
Publisher |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srp.info/
|
Location | 南投縣, 臺灣 [Nantou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
Keyword | 心性論; 本寂; 本覺; 人本化; 人心化; 倫理化 |
Abstract | 本文首先對著名佛學家呂澂先生提出的中國佛教主“性覺”、印度佛教主“性寂”的結論進行了重視審視。所謂“心性本寂”指的是“法性”即“真如”,是眾生將來可能證得的佛法理體,“本覺”是指眾生之心所蘊涵的“覺性”。那麼,作為以論證眾生解脫成佛如何可能為最終歸趣的佛教心性論,是不能將二者截然分開的。印度佛教心性論並非只言“本寂”而不及“覺性”,作為聯結眾生心體與真如理體的無漏淨種就近似於“覺性”。“本寂”說作為中土法相唯識宗心性論的基本特徵是可以成立的,但其基本內涵應是理體與心體的兩分。從這個角度觀之,我們只能說,印度佛教心性思想“側重於”“本寂”或者說以“本寂”為主流,而中國佛學以“本覺”為主流。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將中國佛教心性論歸結概括為三大特徵:一為人本化特徵;二為人心化、倫理化特徵;三為形而上特徵。
|
Table of contents | 一、"本寂"與"本覺" 138 二、中國佛教心性論的人本化特徵 141 三、中國佛教心性論的人心化、倫理化特徵 145 四、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形而上特徵 150 |
ISSN | 10277730 (P) |
Hits | 530 |
Created date | 2002.05.23
|
Modified date | 2020.06.0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