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林大興
|
Source |
佛學與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5屆)
|
Date | 1999.04.10 |
Pages | 159 - 172 |
Publisher | 圓覺文教基金會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新竹南門醫院內科醫師 |
Keyword | 十二因緣; 糖尿病; 業緣 |
Abstract | 根據葡萄糖耐性實驗中測得的血中糖份的高低,我們把人分為「正常型」,「葡萄糖耐性障礙型」,「糖尿病型」三種型態,其實這正好反應了一個人形成糖尿病是逐漸而緩慢的進行著.而在臨床上我們就根據統計的結果,得到結論,要預防糖尿病的形成,須要控制飲食,減少熱量的攝取,增加運動來消耗身體的脂肪,另外運動可以增加肌肉消耗葡萄糖.當我們採取了這些對策,是有相當多罹患糖尿病的人病情得到緩解或控制,因此上述的方法廣為目前醫界所採用.但另一方面,卻仍然有相當多的人卻在不知不覺中罹患糖尿病.是什麼的情況下這些人會發展成糖尿病呢?我們再根據統計的結果得到三個結論:(1)親戚或近親得到糖尿病的人(2)年逾四十歲的中年人及(3)體型肥胖的人容易得到糖尿病.不過這樣的統計結果.對我們的幫助卻不會很大.加我們的親戚或近親得到糖尿病與否是沒辦法改變的事實,且我們很快的成或已是年逾四十歲的人,而體型肥胖與否雖比較容易控制,但一想到其實很多肥胖的人並沒得到糖尿病,不禁讓我們對自己的體重採取比較寬鬆的標準.如果從「十二因綠」的觀點來看糖尿病的形成與預防,這個問題變得更容易明白.「十二因緣」說明一個人內觀的過程,從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如果順著這個過程而下,是為順著生命的業緣.如果逆著這個過程而上,是為明白身,心的結構.一旦破除無明.自可身,心無礙.當我們從「十二回綠」的角度來看這糖尿病的預防時,發現從控制飲食,或增加消耗,或減少口腹之欲,或改變對「吃」的感受,或調節情緒,或改變觸受,或深入六根,名色,或體悟行,識,甚至破無明,從任何一個角度進入,都可以用來對應糖尿病形成過程上的各種位階.我在臨床上,用這個技巧來教導病人時,很快的病人的病情得到很大的改善:而病人也很訝異於我全然提供了他們所一向疏忽的地方.因這也是病人疏忽處,才導致他走向糖尿病之途.這也讓我深深明白.當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情況不明白時,他是很難去調節或阻止這種糖尿病的形成過程的;相反的,一旦他對自身所處的狀態十分明白,那麼要來預防糖尿病或其他的疾病,那實在也是一件簡單事情. |
Hits | 409 |
Created date | 2003.08.11
|
Modified date | 2015.08.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