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images/title/Title_FulltextSearch.gif) |
|
|
|
Author |
羅文玲
|
Source |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7 |
Date | 2003.03 |
Pages | 61 - 76 |
Publisher | 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
Publisher Url |
http://www.chibs.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明道管理學院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Keyword | 佛理詩; 僧侶詩; 佛教文學; 六朝文學; 佛教詩歌 |
Abstract | 六朝自公元三世紀初到七世紀初,這段時期南北對峙,戰禍連連,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尖銳. 就整個社會而言,政治分崩離析,割據勢力擁兵自重; 在學術領域上,儒學一尊的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佛教與玄學的思想. 漢末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也是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受到佛教傳入中國的影響,中國文壇在六朝時期,出現僧侶的詩歌作品,這是中國文學發展過程中,值得關注的現象. 僧侶作詩與佛教的弘傳有密切關係. 自魏晉中國文化與佛教結合以來,重要之事有二端:一為玄理之契合,一為文字之表現. 玄理之契合,是以玄理來解釋佛學,這是佛學引入中國的一大特點; 而文字的表現,就是用文學語言來宣揚佛教的義理,其主表現方式之一即是以詩來闡述佛理. 就僧侶的詩作而言,從僧傳與詩文集中的統計約有304首作品,60位僧侶作家. 雖作品數量不算多,但這些詩歌是僧詩的濫觴,在文學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六朝僧侶的詩歌所包含的內容相當豐富,有玄言詩,山水詠懷詩,宮體詩與佛理詩等,由於僧侶的特殊身分,所以在詩歌創作上,也呈現出與文士作品不同的風格與思想. 此篇文章所討論的主題以僧侶的佛理詩為主,佛理詩以宣揚佛理為主,目的在教化眾生皈依佛陀,信仰佛教,其內容大致分為三類:純粹闡述佛理,讚揚佛德之作及藉詠物以抒情達理之作. 這三類詩歌在文章中都將討論.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前言 二. 佛理詩興起的背景 三. 佛理詩的類別 (一)純粹闡釋佛理 (二)讚揚佛德之作 (三)藉詠物以抒情通理 四. 結論 |
ISSN | 1026969X (P) |
Hits | 1441 |
Created date | 2003.08.29
|
Modified date | 2017.07.28 |
![](en/images/logo/bg-btn-edit.png)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