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安多的托缽僧--更敦群培=Le mendiant de l'Amdo
Author 斯多達, 海德 ; 杜永彬
Date2000
Publisher西藏人民出版社
Publisher Url http://www.tibetbook.com.cn/
Location拉薩, 中國 [Lasa, China]
Content type書籍=Book
Language中文=Chinese
Note1.全文見 http://www.tibet-web.com/zongjiao/gengdqp/15.htm
2.本書法文版,巴黎,1985年版
Keyword轉世=輪迴=Samsara=Rebirth=Reincarnation; 藏文;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緣起=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達賴喇嘛=Dalai Lama; 傳記=Biography; 朝聖=Pilgrimage; 喇嘛=Lama; 梵文; 書評; 英文; 活佛; 剃度=出家=Ordination; 法文; 其他; 佛教聖地; 佛教; 佛; 西藏佛教=藏傳佛教=Tibetan Buddhism; 考證; 尸羅=戒=command=Precept=sila=morality=rule=discipline=prohibition
Abstract《早期漢藏藝術》和《安多的托缽僧》兩書是海德的藏學代表作。這兩部作品既充分顯示了海德深厚的藏學工力,也是外國學者與藏族學者密切合作的範例,這兩部作品都是在海德的“丈夫、朋友和老師”(海德語)桑丹·噶爾梅的熱情鼓勵和大力幫助下完成,與美國著名藏學家戈爾斯坦在格勒活佛和索康等藏族學者的協助下完成的藏學代表作--《西藏現代史--喇嘛王國的覆滅》如出一撤。

法文版《安多的托缽僧》,全書共10章,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主要闡述西藏的地理環境、中原漢族文化的特點和西藏與其他藏區近現代的社會歷史大事,為主題鋪墊背景,可稱之為副篇;下篇才是正篇,詳細考證和分析了更敦群培的生平和學術。
第一章《十三世達賴喇嘛政治活動的背景》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簡述藏族社會歷史文化和宗教的載體--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染指中國西藏,和中國動蕩不安的社會形勢作了分析,並簡要勾勒了西藏歷史發展演變軌跡。
第二章《歷史事件的追溯》
對20世紀初,西藏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闡述,論述了13世達賴喇嘛當政初年,所經歷的幾件大事,包括因英軍入侵拉薩,迫使達賴喇嘛于1904年逃離西藏,出走蒙古庫倫;清朝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在康區“改土歸流”,並欲將這措施推行到西藏,而對西藏產生的影響;英、俄等國為插手中國西藏事務,所進行的幾項交易(簽定的條約和協定);1908年,13世達賴喇嘛奉旨赴京的情況,和1910年因川軍入藏,迫使達賴喇嘛第二次逃離西藏、流亡印度的歷史;
第三章《新的緊張和新的衝突》
剖析了20世紀上半葉,西藏發生的幾件與吐蕃王朝以來,所形成的歷史傳統和政教合一的格局格格不入、具變革和現代色彩的大事:即藏軍總司令察絨·達桑占堆,提出的擴大藏軍數量、更新裝備、提高軍事素質的建議;孜本龍廈·多吉次傑提出的改革方案;西藏進步人士被流放的情況;“西藏革命黨”的活動。
第四章《一部可能的傳記》
分析了藏族傳統的“傳記”(rnam-thar)的類型和寫作風格;敘述了作者為更敦群培作傳的緣起;回顧了作者為收集口碑資料,而到印度等國考察和採訪歷史見證人的過程。
第五章《一個雄辯論者的教育》
對更敦群培在其家鄉熱貢度過的青少年時代,被認定為轉世活佛,出家為僧,赴拉蔔楞寺學經,入哲蚌寺修習和對西藏古代史產生興趣等,作了詳細的論述。
第六章《友人和影響》
展示了3名外國學者,即印度的羅侯羅·珊克日迪雅衍(Rahul Sankrityayan),印籍藏族、基督教信徒、第一張藏文報紙《明鏡》(Me-long)的創辦人庫魯塔欽(Khu-nu mthar-phyin)和俄國藏學家、與更敦群培合作英譯《青史》的喬治·羅列赫(George Roerich)的主要經歷,並揭示其對更敦群培的學術和思想,所產生的影響。
第七章《在印度流亡的歲月》
論述了更敦群培旅居南亞(印度、錫蘭等國)12年(1934~1945年)的生活、遊歷、考察、翻譯和研究生涯,包括在印度和錫蘭的生活與交遊;到佛教聖地朝聖和考察;學習英文、梵文等外語;翻譯藏文古籍和印度古籍;隨羅侯羅回到西藏南部考察;在《明鏡》和《摩訶菩提》等報刊上發表文章;撰寫《欲經》等。
第八章《回歸西藏》
內容有更敦群培於1945年離開印度,返回闊別12年的故土、剛一進藏就被噶廈逮捕下獄的詳情,更敦群培被捕的原因,噶倫噶雪·曲吉尼瑪在更敦群培被捕入獄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更敦群培獲釋出獄。
第九章《更敦群培去世之謎》
敘述了《白史》的寫作過程;對更敦群培的三重身份--瘋聖人、天生的幻想家和革命者,進行了剖析。
第十章《評析》
內容有:社會轉型的背景;相異性的意識和批判情感的喚醒;更敦群培的多變形象;機械玩具;同一性,歷史和民族主義;在佛教傳統中自殺;更敦群培其人。

本書有以下特點:
第一、大量利用歷史見證人所提供的口碑資料。
正如有關書評所說:“作者利用各種不同材料:保存在倫敦的英國外交檔案,旅行者和官員的遊記,英國和印度的記者的報導,在亞洲對認識作品的主人公更敦群培的歷史見證人的交談採訪。”
第二、西藏和中國的社會背景占了一半的篇幅。
這對外國讀者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表明了作者將更敦群培,置於中國和西藏的社會背景中,加以考察的意圖,可是也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主題。
第三、勾勒了更敦群培傳奇而坎坷的一生。
海德對更敦群培在南亞12年的旅居生活的考證與闡述,填補了更敦群培研究的空白。
第四、因該書出版較早,當時更敦群培的作品尚未被完全整理出版,致使作者沒能全面引用更敦群培的作品;
第五、對更敦群培的學術,沒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對更敦群培的思想只是點到為止。

此外,書名《安多的托缽僧》主題不鮮明,也沒有副標題,若讀者只看書名不看內容,對作者的意圖和主題就不可能一目了然。海德在該書的法文版出版之後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在《西藏雜誌》(The Tibet Journal)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待此書的英文版出版時,她將變更書名(該書的已翻譯成英文,尚未出版)。總之,本書是更敦群培去世以來,所出版的一部關於其生平和學術的上乘之作,是瞭解和研究更敦群培的必讀之書。原著書評寫道:“這部作品構成和定位於一名藏族在其所處的激烈爭論的文化和地理政治背景中。更敦群培一方面是一位傑出的宗教徒、傑出的學者和改革的歷史學家;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名破戒的僧人、政治鼓動家和國際共產主義的代表。其身份和個性充滿著矛盾,他的離經叛道的思想,與同時代的藏族高僧和學者,形成鮮明對照,他對傳統文化和藏傳佛教的態度,與閉塞、落後、禁欲的西藏封建農奴上,形成強烈的反差。作為典型的西方學者,海德是西方的價值觀念,來看待西藏歷史、藏漢關係、西藏在中國的地位和更敦群培的,對此,我們當然不能苟同。
Hits1151
Created date2004.04.02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356946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