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祖堂集》語言研究概述=A Brief Account of the Linguistic Research on "Zutang Ji" |
|
|
|
Author |
張美蘭 =Zhang, Mei-lan
|
Source |
中國禪學=Chan Studies
|
Volume | n.1 |
Date | 2002.06 |
Publisher | 河北禪學硏究所主辦 / 中華書局出版 |
Location | 北京市,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1964年生,江蘇南通人。1999年獲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溫州師範學院教授。發表有《禪宗語言概論》、《近代漢語語言研究》、《近代漢語尾碼形容詞詞典》等專著。 |
Keyword | 祖堂集; 語言學=Linguistics;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
Abstract | 《祖堂集》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禪宗史,序寫於南唐保大十年(952)。書中所記主要是福州雪峰義存禪師(822~908)一系,在福州、泉州、漳州的歷史,所記錄的其他宗派,多活躍於湖南、湖北、江西、廣東、浙江一帶。作為重要的禪宗語言資料,成書又比宋《景德傳燈錄》早50年。且書中所記錄的禪師多為九世紀的人,故倍受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把它當作研究唐五代時期,禪宗史、漢語白話口語、方言、社會史、文化史等方面的第一手語料。本文概述語言學界研究《祖堂集》的成果和方法,並在此基礎上探討《祖堂集》所反映的,晚唐五代漢語的特徵,及它在漢語史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就有關問題,談談筆者的研究心得。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注重對《祖堂集》本體語言的專題研究 1. 孫錫信《〈祖堂集〉中的疑問代詞》 (1)《祖堂集》中新產生的疑問代詞可分為三類 (2)「爭」的出現比「作摩(生)」略早 (3)「作摩」常用於反問,也表示詢問方式,可作狀語,可作單獨成句,可用於句末。 (4)「爭」分化出「作摩」是由於方言音變的結果 2. 曹廣順《〈祖堂集〉中的「底(地)」、「卻(了)」、「著」》 3. 劉勛寧《〈祖堂集〉反復問句的一項考察》 二、探討《祖堂集》所反映的方言和它的語言基礎 1. 張雙慶的《〈祖堂集〉所見泉州方言辭彙》【《第四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162~168頁。 】 2. 李如龍《泉州方言的「體」》【張雙慶主編:《動詞的體》,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96年,195~224頁。】 3. 李如龍《閩南方言的代詞》 4. 梅祖麟《唐代、宋代共同語的語法和現代方言的語法》【《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 ,247~285頁。】 三、將《祖堂集》作為語言研究的參照系,或歷時溯源或共時、歷時的對比研究 1. 馮淑儀的《〈敦煌變文集〉和〈祖堂集〉的形容詞、副詞詞尾》【《語文研究》,1994年第1期,17~26頁。】 2. 魏達純《「所以」在六本古籍中的演變考察》
|
Hits | 771 |
Created date | 2004.05.07
|
Modified date | 2024.07.1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