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Author |
釋心月
|
Date | 2010.06.01 |
Pages | 257 |
Publisher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Publisher Url |
http://chinareligion.cn/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心月法師,俗姓李,名松益,四川南充人,生於1919年十月初一。九歲時,慈父去世,與母相依為命。法師宿具善根,幼年飽讀私塾,穎慧異常;十七歲時母親西去,伶仃孤苦,倍增生死無常、人世滄桑之嘆,因此事發出家大願,遂於l937年春經普雲法師介紹,削髮於華岩寺,在際雲大和尚座下為徒,賜名心月。同年,在華岩寺方丈宗鏡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法號淨慧,隨即就讀於牛岩寺佛學院。從此深入經藏,探索奧義,觸類旁通,頗得教務長遍能大法師的賞識。後深造於東方文教院,習修經藏典籍甚富。1947年學成返渝,在華岩寺擔任監學和佛學院教師至解放。 |
Abstract | 中國佛教的三個優良傳統,一是農禪並重的傳統,二是注重學術研究的傳統,三是國際友好交流的傳統,這個傳統是中國佛教徒在兩千年來的從事佛教事業的活動中,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後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注重學術研究與文化教育事業,是佛教發展的最主要的動力之一。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受到了以士大夫為首的一些佛教徒的重視,刻苦鑽研佛教的教義理論成為他們一生的偉大事業;在佛教界內部,有一大批有學識文化、有思想、有獨立創見的僧人在不斷地研討佛教教義,或者翻譯著述,或者講經說法,等等。如果沒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學繁榮,中國佛教就不會出現隋唐佛教的中國民族化的宗派,我們所熟悉的歷史上對佛教學術文化有卓越貢獻的道安法師、慧遠法師、玄奘法師、宗密法師以及各個宗派的創始人,如天台宗智者大師、華嚴宗法藏法師、律宗的道宣法師、法相宗的玄奘法師等都是熱心於佛教學術文化的中國文化巨人。禪宗被佛教史認為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宗派,但是就是這個派別的祖師造出的語錄和文字最多,所以正是由於有了這樣一批熱愛佛教學術文化事業的先輩,才使佛教的思想文化日益深入人心,佛教才能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產生全面影響,最終與儒家和道教鼎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 |
ISBN | 9787802542761 |
Hits | 279 |
Created date | 2010.09.1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