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黃俊威 (著)=Wong, Chun-wai (au.)
;
諦觀雜誌社
|
Source |
諦觀
|
Volume | n.58 |
Date | 1989.07.25 |
Pages | 119 - 136 |
Publisher | 諦觀雜誌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tt034.org.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本文共有三節. 第一節說明印度哲學中,各派對「自我」的定義. 諸如,奧義書以自我為遍在的知的主體,且是經驗與照察一切的主體,是不死且永遠不會變化的. 數論派以自我為純粹精神原理,稱為「神我」. 勝論派以自我為九種實體之一. 正理派更以歸謬法論證自我須存在. 耆那教則稱精神原理為命我,命我有上升性,當其抑制業的漏入,則可上升到世界的最高處,回復到最高的解脫主體. 第二節旨在探討佛教的「無我」觀念. 文中指出原始佛教的無我論基本上作為宗教意義的實踐命題,而不是作為一個存有意義的否定自我命題. 而無我論所以成輪迴主體問題最大困擾,是由於說一切有部否定了我的實體,使輪迴主體的存在與否成部派佛教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第三節則深入檢討部派佛教的補特伽羅觀念的得失,並指出犢子部所提出的補特伽羅概念與耆那教的關係. |
Hits | 746 |
Created date | 2013.07.26 |
Modified date | 2020.11.12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