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編纂)
|
Volume | n.56 |
Date | 2010.03 |
Pages | 356 |
Publisher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Publisher Url |
https://fgs.webgo.com.tw/
|
Location | 高雄縣, 臺灣 [Kaohsiung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連續性出版品=Serial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Table of contents | 日本明治維新初期的佛教 1 法稱的邏輯著述及其流派 13 大聖佛陀觀與基督教神觀 31 中國佛教 -- 修道論 38 禪是虛無主義嗎 53 佛教的道德觀 63 彌勒.無著.世親時期的大乘佛教 81 認識禪藝術 95 佛陀的倫理觀 101 關於巴利文佛教聖典的集結與修訂 145 中觀瑜珈之歷史觀涉 150 心性本淨之意義 158 顯現於《阿舍》中的業論 -- 業的餘勢及其影響 176 原始佛教中慈悲之意義 189 龍樹與中期中觀學 205 沉默之教的《維摩經》 222 佛教對宗教間對話的貢獻 236 王法與佛法 247 未來佛教所面對之因應問題 259 《楞伽師資記‧道信》傳管窺 270 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與教化 284 佛教與人性.遼國通理大師的心性之說 291 偉大的佛教古美術寶藏 -- 怛叉尸羅 319 印度的佛教石窟 321 緬甸的佛教藝術與建築 332 真人與慈悲-鈴木大拙對臨濟和趙州的評價 340 |
ISSN | 1609476X |
Hits | 464 |
Created date | 2013.08.19 |
Modified date | 2024.03.2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