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共三乘十地中聲聞與菩薩入「正性離生」之比較研究:以《大智度論》為主 |
|
|
|
Author |
釋堅元 (著)=陳冠甄 (au.)
|
Source |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2012
|
Date | 2012 |
Pages | 143 - 172 |
Publisher | 華嚴專宗學院 |
Publisher Url |
http://www.huayencollege.org/frameset.html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研究所年碩士班一年級。
|
Keyword | 三乘共十地; 八忍地; 正性離生; 無生法忍 |
Abstract | 人生的目標隨著個人的意願與因緣,形成不同的結果,以佛教的修行方式,可區分為解脫道與菩薩道,而《大智度論》中除了說明共聲聞的十地修道方法外,更融攝大乘不共的十地內容。 《大智度論》中的十地說,大致可區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共三乘的十地,即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其二為但十地,即歡喜地、離垢地、有光地、增曜地、難勝地、現在地、深入地、不動地、善根地、法雲地。另外《中品般若經》中提到一種非常特殊的十地行,它只有列出修行德目,卻沒有設立十地的名目,可說是三種十地中背景最為模糊,也最不被提到的十地,在學界上稱它為「無名十地」。 而共三乘的十地中,在第三八人地裡聲聞以見道十五心證入「正性離生」,菩薩則入菩薩位,得「無生法忍」,在此階段聲聞與菩薩皆是轉凡成聖的重要時刻,但對菩薩而言不僅是轉凡成聖,更是不墮二乘之處。雖然聲聞與菩薩在此階位,同樣是入「正性離生」,但其修習德目是不盡相同,因此本文欲以此差異作為探究目標,希望藉由《大智度論》的研讀,並參考現代中日學者的研究成果,採用「以論解論」及「以論證論」的方式,加以考察聲聞與菩薩「入正性離生」,其所發悲願及煩惱與習氣之斷除、所得智慧與具足功德之間的差異作為論述焦點。 |
Table of contents | 壹、前言 144 貳、「正性離生」與「無生法忍」語意之解析 145 一、「正性離生」之義涵 二、「無生法忍」之意涵 三、小結 參、共十地中聲聞與菩薩之修行德目 149 一、聲聞入正性離生之過程 二、菩薩入無生法忍之過程 三、小結 肆、聲聞入「正性離生」與菩薩入「無生法忍」之比較 164 一、悲願之差異 二、煩惱與習氣斷除之差異 三、所得智慧與具足功德之差異 伍、結論 167
|
Hits | 407 |
Created date | 2014.05.28 |
Modified date | 2022.01.2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