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高難度的「生命工程」與「學術工程」——生命教育與宗教思想之間的張力=A Toil on Life Engineering and Academic Engineering -- Tension Between Life Education and Religious Thought |
|
|
|
Author |
釋昭慧 (著)
|
Source |
慈濟通識教育學刊=Tzu-Chi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
Volume | n.7 |
Date | 2011.12 |
Pages | 1 - 18 |
Publisher | 慈濟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tcu.edu.tw/
|
Location | 花蓮市, 臺灣 [Hualien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生命教育; 儒家思想; 三民主義; 傳教; 多元主義; 效益主義; 普世價值 |
Abstract | 台灣在戒嚴時期,學校傳授的是一元化的儒家思想與三民主義。解嚴之後,轉而開放多元思想,但又面思想真空的危機:「生命教育」的推動,適時填補了真空狀態,但難免要面對兩項質疑: 一、生命教育在傳授「正確」觀念的同時,是否可能形成變相的「思想一元教育」這在容忍多元思想的社會是否會形成一股保守主義的逆流? 二、生命教育很難與宗教脫鉤,原因是:生命從生到死的各個階段,如何自處?如何待人?如何處事?在在處處與宗教觀念難脫干係。因此,如何壁面生命教育淪為單一宗教的「傳教教育」,校園成為「傳教競技場」。 欲回應以上質疑,必須在生命教育的教綱與教材編定過程中,依於「思想多元」的開放心胸,推介多元宗教乃非宗教者的多元人生觀與多元價值觀,並將「排他性」的宗教態度列為負面教材,這是一項極高難度的「生命工程」與「學術工程」必須在心態上大公無私,在內容上博採眾議,在技術上尊重專業。 如此,讓未或已有特定宗教信仰的學生都可以透過生命教育,以體驗個人信仰所帶來的生命意義,學習以同理心與尊重態度來理解其他宗教。讓學生靈活擷取人類宗教中的純淨信念與廣大智慧,形塑光明性格,「抉擇」正確的行為,享受美善的人生。 |
Table of contents | 壹、前言 6 貳、台灣生命教育的發展背景 6 一、台灣政治解嚴以期的思想教育 二、宗教教育的他山之石 三、由多元而真空的轉型危機 參、生命教育難與宗教脫鉤 9 肆、高難度的「生命工程」與「學術工程」 12 伍、效益主義與多元主義 15 陸、結語 17 |
ISSN | 18145213 (P) |
Hits | 681 |
Created date | 2014.09.25 |
Modified date | 2024.02.02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