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佛教詮釋學的建構與反思 -- 京都學派哲學與海德格爾的交涉 |
|
|
|
Author |
賴賢宗
|
Source |
中國詮釋學
|
Volume | v.2 |
Date | 2004.12.01 |
Pages | 260 - 290 |
Publisher | 山東人民出版社 |
Location | 濟南, 中國 [Chinan, China] |
Content type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導論 日本的京都學派的哲學家田邊元 (Tanabe Hajime,1885-1962) 和西谷啟治 (Nishitani Keiji,1900-1990) 等人從二十世紀二○年代開始,長期以來與德國哲學進行跨文化的哲學對話,尤其是與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的現象學詮釋學和存有思想進行對話,藉此推進禪與淨土思想的當代詮釋,非常值得吾人在建構與反思東亞自己的哲學詮釋學的參考,尤其是進行佛教的當代詮釋之時,尤然。本文闡明「京都學派哲學與海德格的交涉」一論題,第一節是思想史的探討,探討京都學派哲學家們與海德格的具體關係,其次集中於討論海德格與禪的交涉之相關討論,最後由海德格與京都學派二者的思想體驗親緣性,來討論見於京都學派哲學家之中的海德格與禪之跨文化溝通之起點。本文第二節闡明西田幾多郎、田邊元、西谷啟治關於「絕對無」的幾個立場,並討論他們與海德格哲學的關係。筆者此文的一個寫作背景與研究動機: 若能將西田幾多郎、田邊元、西谷啟治的絕對無的討論,不僅限定在空的哲學,而是回到中國哲學的體用縱橫的學說來加以探討,來發揮「絕對無」 (空) 的哲學之深意。並將此一京都學派哲學的研究,和當代新儒家之重新運用傳統儒家的體用論,來開展心性論的當代詮釋,如熊十力、牟宗三所作的工作,做一對比,此對比對於東西哲學之對話可謂是良有深義。首先,熊十力、牟宗三運用佛學,而批判佛教。其次,牟宗三以降的當代新儒家謹守康德,未能更深入到德意志觀念論與當代詮釋學,保守有餘,開拓不足。復次,加之以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之下,牟宗三曾經強烈地批評基督教,使得牟宗三哲學的當代判教雖然本來具有很好的東西跨文化溝通的因子,但是後學卻難有識見,以突破雙方的芥蒂。這些現代新儒家哲學的發展情況,都和京都學派哲學家西谷啟治等人有很大的不同。京都學派哲學家西谷啟治等人善用佛學,尊重佛教。他們熟悉東亞傳統哲學,而能熟練運用德文哲學原典,留學德國,深入研究吸收康德以降的德意志觀念論與當代詮釋學。他們與基督宗教展開互相尊重的跨文化、跨宗教對話。京都學派哲學家這種開拓的心胸、卓越的見識、深入的學養,都是值得觀摩和進一步發揮的。 |
Table of contents | 導論 第一節 京都學派哲學家與海德格 1. 京都學派與海德格 1.1 概觀 1.2 西田幾多郎與現象學 1.3 田邊元與現象學詮釋學 1.4 九鬼周造與現象學詮釋學 (1) 九鬼周造的學思過程 (2) 九鬼的《「いき」の構造》與海德格與手塚富雄的對談 2. 海德格與禪的具體接觸之相關討論 2.1 海德格與禪哲學家的接觸 (1) 日本京都學派哲學家與海德格的交往 (2) 德國學者回憶之中的海德格與禪 (3) 中國學者回憶中的海德格與禪 (4) 小結 2.2 海德格與西谷啟治的接觸 第二節 海德格與禪的思想關係的相關研究之檢視 第三節 「絕對無」的幾個進路及其與海德格哲學的關係: 西田幾多郎、田邊元、西谷啟治 1. 西田幾多郎、田邊元、西谷啟治的絕對無之哲學 2. 思想體驗的親緣性: 論海德格與禪之跨文化溝通之起點 3. 海德格的「無」的思想與京都學派的禪哲學的差異 結論 |
ISBN | 7209036237 (平) |
Hits | 492 |
Created date | 2015.09.11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