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劉光雨 (著)
|
Source |
2013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
Date | 2013.11.22 |
Pages | 1 - 15 |
Publisher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uayen.org.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主辦單位:華嚴研究中心 作者單位:西華師範大學歷史系 研一學生 |
Keyword | 李通玄; 澄觀; 宗密; 華嚴三聖造像 |
Abstract | 華嚴四祖澄觀在《三聖圓融觀門》中指出「觀華嚴三聖圓融相即」。華嚴三聖各有象徵,如來為果,菩薩為因。二大菩薩又分別代表修行歷程中相對的特質。經過澄觀的發揮,此後確立了對華嚴三聖的信仰崇拜。華嚴三聖標誌著大乘菩薩修行思想的發展和變化,同時,華嚴三聖信仰很好地解決了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問題,將高深的佛學問題化為簡潔通俗的對象來體現。華嚴三聖造像最晚於中唐時期就已出現。四川是華嚴三聖造像分佈最多的地方,特別在大足、巴中、安嶽、資中的石窟群中數量較多。如廣元的千佛崖,巴中的南龕,安嶽的華嚴洞,大足的北山、南山、寶頂等都有不少的華嚴三聖造像、碑刻遺跡。這些遺跡既是修行者觀想、禮拜、功德的對象,也是華嚴學說以及華嚴宗信仰在民間社會流行的反映。唐以後佛教發展的大勢影響;華嚴學說在巴蜀的弘揚(澄觀、宗密在巴蜀的影響);巴蜀本土學說的影響(如包容、和會的思想等)。 |
Table of contents | 摘要 1 前言 2 一、華嚴三聖圓融思想的提出與發展 3 二、華嚴三聖理論和實踐的圓融結合 5 三、華嚴三聖造像在巴蜀地區的呈現 6 四、巴蜀華嚴三聖信仰流行的分析 11 結語 13 參考文獻 14 一、原典文獻 14 二、中日文專書、論文、網路資源等 14 |
Hits | 451 |
Created date | 2016.05.04 |
Modified date | 2023.07.1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