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bibliographic record is provided by 李玉珉老師.
|
Author |
王冀青 (著)=Wang, Jiqing (au.)
|
Source |
敦煌學輯刊=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
|
Volume | v.1984 n.2 |
Date | 1984 |
Pages | 91 - 100 |
Publisher |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敦煌學輯刊編輯部 |
Publisher Url |
http://dhxyjs.lzu.edu.cn/
|
Location | 蘭州, 中國 [Lanzhou,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西域地區; 敦煌地區; 天山南麓; 北道; 龍女; 上受; 文化交往; 開元通寶錢; 凹凸法; 拉瓦 |
Abstract | 近年來,對敦煌美術的比較研究日益為國內外學者們所注重。敦煌地區,在漢代是“華戎所交一都會也”,在隋唐時期,“發自敦煌至于西域,凡為三道,各有襟帶,……總湊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這種政治、經濟、地理上的特點,決定了敦煌美術必定是在本土美術的基礎上受東方中原美術和西方地中海沿岸、波斯、印度以及中亞的美術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就西方的影響而論,它大致上是循橫貫中西的絲綢之路,隨著頻繁的中西政治、經濟、文化交往,先及至西域地區與當地藝術混合后繼而影響到敦煌的。呈混合風格的西域美術,在天山南麓的北道上以龜茲美術最稱著名,在南道上最著名者便是和田美術了。和田美術對敦煌美術的影響, 很早以前就為法國學者郭魯柏所指出, 他說:對敦煌美術“未來的研究, 必須一方面注意敦煌壁畫假借西域藝術, 尤其是和田派之成分。”和田泥塑對敦煌彩塑之影響尤大。和田地區, 可以說是鍵陀羅雕塑風格東漸途中最重要的輸轉站。本文的目的是對和田派美術風格及其對東方的影響進行初步的探索。和田派美術在這裡是一個比較籠統的稱呼, 主要指佛教影響下的古代於聞國美術。由於這個地區在一千年前就被伊斯蘭教勢力佔領, 地面上的佛教遺跡早已盪然無存了。本世紀初以來, 西方的一些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如斯坦因等, 曾在這裡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發掘, 所獲美術遺物能運走的都被運往域外, 劫 餘部分(尤其是泥塑)暴露荒漠, 因失去了沙層的保護, 大都在當時當地便化為烏有了。於是, 現在進行研究的主要資料不得不基本上依靠他們的考察報告中有關的圖版和文字著錄。下面擬分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一、和田派繪畫中的混合風格 , 二、和田派雕塑風格;三、和田派 美術 對東 亞的 影響。文中不妥之處, 望識者教正! |
ISSN | 10016252 (P); 10016252 (E) |
Categories | 佛教美術通論 |
Dynasty | 五胡十六國 |
Regions | 新彊(和田) |
Hits | 269 |
Created date | 2016.05.12 |
Modified date | 2018.01.25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