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從“理同氣異”到“一本萬殊” —— 論朱熹與黃宗羲對佛教“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回應 |
|
|
|
Author |
米文科
|
Source |
中國哲學史=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Volume | n.2 |
Date | 2015 |
Pages | 45 - 49 |
Publisher | 廣東人民出版社 |
Publisher Url |
http://www.gdpph.com/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機構:寶雞文理學院哲學系 |
Keyword | 朱熹; 黃宗羲; 理同氣異; 氣異理異; 一本萬殊 |
Abstract | 在佛教"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思想的影響下,對于人物之性,朱子提出了"理同氣異"和"氣異理異"的說法,一方面來回應佛教,另一方面則維護孟子的"人禽之辨"。但"理同氣異"與孟子的人性論有著本質區別,從而使儒家的性善論走向泛性善論。黃宗羲則根本否定了朱子的說法,他從"天人一氣"的角度出發,指出人物之性是"一本萬殊"的,即人物之性都來源于一氣,但人之所稟是"有理之氣",而物之所稟則是"無理之氣",故惟有人具有仁義禮智的道德屬性,而草木禽獸只有知覺運動,從而使理學的人性論又回到孟子的性善論中去。 |
Table of contents | 一、朱子的“理同氣異”與“氣異理異”說 45 二、黃宗羲的“一本萬殊”說 47 三、結語 49
|
ISSN | 10050396 (P); 10050396 (E) |
Hits | 158 |
Created date | 2016.12.01 |
Modified date | 2019.08.07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