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大乘般若智:《大智度論》菩薩思想研究
Author 楊航
Edition第1版
Date2014.04.01
Pages302
Publisher齊魯書社
Publisher Url http://www.qlss.com.cn/
Location青島, 中國
Content type書籍=Book
Language中文=Chinese
Note楊航,字尚遠,男,1974年1月生,陝西禮泉人。現供職于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要研究佛學義理、佛教社會學以及儒學。先後獲得西北工業大學電子通訊工學學士、西北大學世界宗教文化專業歷史學博士等學位。在《宗教學研究》、《中國宗教》、《五台山研究》等期刊及學術會議論文集發表學術論文多篇。曾整理出版簡體字古籍《宗鏡錄》、《瑜伽師地論》、《新華嚴經論》等多部。
Abstract《大乘般若智--大智度論菩薩思想研究》筆者楊航主要採用宗教學、歷史學、哲學、文化學、詮釋學的方法,《大乘般若智--大智度論菩薩思想研究》從佛學的哲學概念自陳,到經驗論的禪觀方法解釋,及其終極宗教價值觀介紹,從概念的分析入手,使用現代人熟識的概念術語,來闡釋《大智度論》中相關的範疇,從定義內涵,到概念的外延,按照《大智度論》菩薩概念相關聯的幾個重要方面,展開闡釋。
Table of contents東方傳統宗教文化的非宗教性與宗教性(代序) 1
第一章 緒論 1
一、《大智度論》的內容和歷史地位 1
二、《大智度論》的研究現狀 5
三、本書研究資料和研究方法 15
四、本書的寫作架構 16
第二章 輪迴、涅槊與大乘「頂墮」19
一、佛教的「無始」輪迴觀與涅槃理想 20
1.六道輪迴的「恐怖」20
2.涅槃的價值與意義 22
二、大乘菩薩的出生人死與大乘的「頂墮」 23
第三章 「釋迦菩薩」本生信仰、法身釋迦佛與諸佛崇拜 25
一、龍樹時代的種種佛陀觀
二、《大智度論》的佛陀觀與「佛法」觀 30
1.《大品般若經》等大乘經典本身的佛陀觀 31
2.《大智度論》的佛陀崇拜 35
3.十大名號與佛陀自宣的功德境界 37
4.「佛法」功德的幾個方面 46
三、《大智度論》的諸佛觀 51
1.三世佛與佛恩觀 51
2.佛壽觀、佛身觀與十方佛 52
第四章 《大智度論》菩薩的法印觀與語言觀 59
一、大乘的不可說與菩薩概念說明之間的緊張 60
二、三法印 62
三、四悉檀 67
四、大乘第一義 70
五、語言觀 73
第五章 菩薩、聲聞阿羅漢與獨覺乘的概念 88
一、俗諦——非第一義中的佛教文字及語言 89
二、三種菩提、五種菩提與聲聞阿羅漢 92
1.三種菩提、五種菩提說及其關係 93
2.《大智度論》中阿羅漢的思想個性 96
三、《大智度論》菩薩的基本概念 101
1.在與佛、阿羅漢概念的分野中呈現出來的菩薩觀念
2.《大智度論》菩薩思想的人本趨向
3.《大智度論》菩薩概念的基本特徵
四、菩薩的發願與發心
1.發菩提心
2.發四弘誓願
3.修四無量心
4.四攝法
五、《大智度論》所謂摩訶薩
六、著名偽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菩薩不願早成佛」邏輯的矛盾
1.偽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怪誕的所謂「地藏菩薩誓願」
2.玄奘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發願於此穢土成佛的地藏菩薩形象
第六章 菩薩的眾生觀與無我觀
一、眾生的輪迴
1.五眾(蘊)與眾生
2.輪迴的「主體」
3.外道的「神魂」論

二、眾生空、菩薩空與如來
第七章 菩薩的實相觀
一、《大智度論》的中觀內涵
1.八不中道
2.二諦圓融
二、《大智度論》菩薩的般若法空觀
1.龍樹的緣起性空論
2.緣起與般若實相
3.色空
4.諸法假名
三、菩薩的「無始」觀、三世時空觀
1.時間
2.空間
第八章 菩薩的波羅蜜思想
一、世間、涅粲與波羅蜜
1.世間、出世與涅槃
2.般若與波羅蜜
二、菩薩福德門的實踐
1.檀波羅蜜、法布施與愛語
2.屍羅波羅蜜與懺悔業障
3.羼提波羅蜜與法忍
三、菩薩智慧門的修證
1.毗梨耶波羅蜜
2.禪那波羅蜜
3.般若實證與方便波羅蜜
四、大乘獨特的隨喜、讚嘆與功德迴向
五、菩薩的念佛與請法
第九章 菩薩的地階思想與成佛觀
一、龍樹時代大乘經典空性觀念中的菩薩地階
二、《大智度論》的菩薩地階思想
1.共十地與大乘不共十地
2.龍樹的調和
三、菩薩的成佛信念
第十章 《大智度論》菩薩思想的特徵與在中印佛教史
上的影響
一、《大智度論》菩薩思想的特徵
1.空性觀與宗教價值的調和
2.大小乘關係的調和與繼承
3.對菩薩宗教精神的渲染
二、《大智度論》菩薩思想對其後佛教思想的基本影響
1.對印度佛學的貢獻和影響
2.對印度思想信仰的影響
三、從「文明交往」看《大智度論》菩薩思想在中國的影響
1.對早期「格義」佛學的修正
2.對中國佛教諸宗派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ISBN9787533331375
Hits261
Created date2017.07.04
Modified date2017.07.18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575224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