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智顗與吉藏解脫學中的語言觀 — 以「行/解」和「二/不二」為中心的討論 |
|
|
|
Author |
周延霖
|
Source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9屆)
|
Date | 2018.09 |
Pages | 195 - 248 |
Publisher | 圓光佛學研究所 |
Publisher Url |
http://www.ykbi.edu.tw
|
Location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1.作者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四年級 |
Keyword | 二諦; 智顓; 吉藏; 語言哲學; 不二 |
Abstract | 印度中觀學的思想家龍樹,透過與諸多論敵的辯論過程,透過雙重遮詮的論證方式,開展出諸法無自性的存有學理論。而漢傳佛教的天台宗的智顗和三論宗的吉藏,則透過對龍樹本文的解讀,開展出各自的中觀學詮釋與哲學體系建構。 本文試圖去透過對比天台宗的智顗(538年-597年)和三論宗吉藏(549年-623年)的解脫學中的真理論和方法學中的語言觀。對智顗而言,這種「方法/真理」結構,是以宗教實踐(「行」)和救度意義的認識論(「觀」),來體證最高真理或實相「解」過程。而吉藏的「方法/真理」結構,則是偏向純粹智性和語言哲學意義的。他將龍樹的「四句」論述形式,加以擴充並動態、辯證化的使用,發展出以「四重四句」、「四重二諦」等否定式的論證形式,以體證最高真理。而吉藏的繁複、循環式的層層否定、辯證的形式,其實是立基於語言系統的各種分別,並弔詭對分別進行返身性的層層破斥,最終體證無分別、不二的最高真理。 筆者首先將討論龍樹的二諦思想。其次,將分析智顗如何詮釋龍樹的文本,發展出具有存有學、實踐哲學、辯證意味的「三重體系」和止觀。第三部分將討論智顗意義下「文字」和「解脫」的方法學、存有學和語言哲學中的「相即」觀。第四部分,本文將論述吉藏如何擴展龍樹的「四句偈」,轉而成為具有語言哲學、方法學,具有智性辯證意義的「四重四句」或「四重二諦」。透過這種智性的操作或思辨,使修行者逐步體證不可說的實相。不過,「四重四句」或「四重二諦」的智性操作、辯證,其實也存在著真理和語言間弔詭的關係。也就是,真理和語言間,在方法上既存在著連結關係,但卻又存在著以語言指涉真理過程中,虛假和戲論被造作的風險。 本文的最後,將討論智顗和吉藏解脫學中「方法/真理」結構和弔詭的語言觀之差異。對智顗而言,進行理解真理的過程中,必須以不拋棄或執取語言的立場,依賴虛假的語言而體證「不脫不縛」的相即真理。然而,吉藏則強調必須以分別、虛假的語言系統,來返身性的破斥語言的種種戲論,才能體證語言之外「非有非無」的真理。雖然智顗和吉藏追求的不可說的性空真理是一致的,但就方法學來說,兩者有著實踐與智性、絕待和相待的差異。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197 二、龍樹的二諦思想 200 三、天台智顓解脫學中的「三重結構」 206 (一)智顓的「三諦」論 206 (二)層次性、對治性的「次第三觀」 211 (三)圓融、不二、絕待的「一心三觀」 213 四、智顓意義下的「真理」和「語言」的關係 217 五、吉藏對於「二諦」與「中道」的詮釋 222 (一)吉藏「教二諦」及與「中道」的體用哲學 223 (二)「二表不二」的方法學和語言哲學 229 六、吉藏的「四句」與「絕四句」 231 (一)吉藏的「四重四句」 231 (二)吉藏的「四重二諦」238 七、結論 242 參考文獻 246
|
Hits | 714 |
Created date | 2019.06.26 |
Modified date | 2023.09.2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