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論《瑜伽師地論》之「四種所緣境事」 ── 禪觀所緣普遍性與對治性辨析 |
|
|
|
Author |
釋昭慧
;
釋耀行
|
Source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第十六屆)
|
Date | 2018.05.25 |
Pages | 77 - 87 |
Publisher |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
Publisher Url |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
Location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單位: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釋耀行:佛教弘誓學院、惠州法住講堂教師。 |
Keyword | 四種所緣境事; 奢摩他; 毘缽舍那; 定慧綜合修行觀 |
Abstract | 《瑜伽師地論》是唯識學的根本論典,「瑜伽」(梵語yoga),意為相應、平衡與安寧而 yoga 與禪修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修持止觀,可與正理相應,冥合一致,因此在印度,瑜伽師其實就是禪師。 禪師以「奢摩他」(梵:śamatha)與「毘缽舍那」(梵:vipaśyanā)教授弟子,將禪觀所緣歸納為「四種所緣境事」可說是《瑜伽師地論》的特見,其中詳細說明了止、觀修持的不同方法,以及實際修持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它如同一張完整的修行地圖,修觀弟子熟悉瞭解乃至運用這些方法,一方面可以檢視自己當下的修學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於此斷煩惱而邁向解脫。 本文依「四種所緣境事」,略述禪觀修持所緣普遍性與對治性的分判,說明初期瑜伽行派的禪觀學理,還是緊扣佛陀的「十二分教」,作為修習止觀的基礎,是圓滿的「定慧綜合修行觀」。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78 二、有情眾生習性及根器差異 78 三、「奢摩他」與「毘缽舍那」之自相、共相 79 四、禪觀所緣的內容:四種所緣境事 80 (一)首先用「遍滿所緣境事」概論這個所緣境的普遍性原則 80 (二)接續來看「淨行所緣」,主要因應於粗重煩惱的特殊矯治 82 (三)「善巧所緣」觀蘊、處、界、緣起、處非處等自相、共相 85 (四)最後來看「淨惑所緣境事」 86 四、結論 86 參考書目 87 |
Hits | 598 |
Created date | 2020.07.2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