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釋德涵
|
Source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第八屆)
|
Date | 2009.05 |
Pages | C15-1 - C15-13 |
Publisher |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
Publisher Url |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
Location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單位:佛教弘誓學院教師、妙雲蘭若印順導師紀念館館長 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 |
Keyword | 哈伯馬斯; 交互主體性; 道德指引; 對話倫理; 反思條件 |
Abstract | 本文主要探討戒律精神與對話倫理的理論,並透過二者對平等性的闡述,可以看出程序上的重要性。而佛教尊重多元與差異,在戒律上有著道德指引的啟發,而不是系統的一致性;回歸佛教「小小戒可捨」的民主精神,代表著真理的開放性。面對多元的時代,西方法治學有「實證法」與「自然法」的困境,哈伯馬斯在對話倫理學中結合此論點,說明「正義」與「共識」的可能性,來自於交互主體性的相互承認。然佛教反思的條件,不是先驗的程序,而是透過實踐法的自我反思,才有可能達至真正的共識,此亦區分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差異性。在西方倫理學中,法哲學帶出自由的問題,在佛教方面如何建立一套法學思想?其內容所要帶出什麼問題?本文將提出此問題意識,作為探討的重點。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C15-2 二、佛教布薩的僧團運作與道德指引 C15-2 三、法與律的分化因素—道德與法律的探討 C15-7 四、戒律程序上的事實性與有效性 C15-9 五、結論 C15-12 |
Hits | 213 |
Created date | 2020.08.21 |
Modified date | 2020.09.0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