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images/title/Title_FulltextSearch.gif) |
|
|
|
|
|
雷克呂《新世界地理學》與“絲綢之路”法譯形式的起源——紀念法國地理學家雷克呂誕辰190周年=élisée Reclus’ Nouvelle Géographie universelle and the Earliest French Version of the German Term Seidenstrasse (Silk Route) Coined by Richthofen |
|
|
|
Author |
王冀青 (著)=Wang, Jiqing (au.)
|
Source |
敦煌學輯刊=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
|
Volume | v.2020 n.3 |
Date | 2020 |
Pages | 129 - 142 |
Publisher |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敦煌學輯刊編輯部 |
Publisher Url |
http://dhxyjs.lzu.edu.cn/
|
Location | 蘭州, 中國 [Lanzhou,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 |
Keyword | 雷克呂; 《新世界地理學》; 絲綢之路; 法譯 |
Abstract | 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于1876年首創、于1877年刊布德語詞組"絲綢之路"后,其英譯形式出現于1877年。但法譯形式究竟出現于何時,是"絲綢之路"概念傳播史研究中的一個問題。本文認為,李希霍芬的師兄、法國地理學家雷克呂于1881年在巴黎出版的《新世界地理學》第6卷"俄羅斯亞洲部分編"、于1882年出版的《新世界地理學》第7卷"東亞編",應是最早使用"絲綢之路"法譯形式的地理學文獻。兩卷中共4次出現"絲綢之路"詞組的標準法譯形式route de la Soie,這是迄今所知最早出現的一組"絲綢之路"標準法譯本。據此可知,最早將李希霍芬首創德語詞組"絲綢之路"翻譯成法文的法國人應為雷克呂,"絲綢之路"法譯形式的起源時間可確定在1881年。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129 二 131 三 133 四 134 五 136 六 138 七 140 |
ISSN | 10016252 (P); 10016252 (E) |
Hits | 404 |
Created date | 2021.06.2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