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images/title/Title_FulltextSearch.gif) |
|
|
|
Author |
釋慧禪
|
Source |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2020
|
Date | 2020.09.16 |
Pages | 1 - 15 |
Publisher | 華嚴蓮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uayencollege.org/index.php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祖先崇拜; 地獄; 鬼神文化; 鬼節; 輪迴 |
Abstract | 中國的鬼神文化歷史源遠綿長,甲骨文「鬼」字,意喻像人且頭頂可怕的腦袋,是想像中似人非人的怪物。自遠古時期人們對於無法預知的大自然力量 產生敬畏崇拜,相信萬物皆有靈的觀念形之神格化、擬人化,希望透過祭祀儀式供養鬼神,可祈求加被保佑平安。《禮記‧祭義》有云:「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雖人死為鬼,但生前若有貢獻或是領導階級者,死後皆可被奉為祖先祭拜,後因宗法制度的建立,重視宗族血緣關係,祭祖改以氏族的祖先神為主,因人們相信祖先神具有降福、消災的神秘力量,會庇佑愛護後代子孫,爾後漸演繹為彰顯孝道、慎終追遠的祭祖文化。而隨著道教巫術、神仙方術思想的盛行,「巫筅」的仲介特質,增添民間信仰內容的廣泛,鬼神世界的想像日趨複雜,雖然儒家提倡「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但鬼神信仰乃至過鬼節,在中國固有的祭祀傳統與社會習俗,不分帝王和庶民階層,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影響層面極大,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連結關係。 印度發源的佛教,吸納當地本有的祭祀祖先與鬼神信仰文化,與中國的祭祀文化相似。在初期佛教部分經典中,也常見眾多鬼神名目的記載,有護教的 鬼神眾,也有鬼道輪迴的眾生。隨著來中土佈教僧侶與攜入經典,如後漢安世高翻譯《佛說十八泥犁經》、《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西晉法炬譯《大樓炭經》…等,經文所傳輸造作惡業下墮地獄、餓鬼受報懲罰的觀念,影響中土冥界固有的想像,而《盂蘭盆經》目連救母故事更帶動鬼節文化的熱潮。由中土大量出現記載鬼神怪異故事、志怪小說等文學作品,皆說明鬼神信仰的興盛狀況,也促使佛教與本土文化互相交流發展的因緣。因此本文嘗試從鬼神信仰文化,論述佛教如何因應中土社會文化需求而在地紮根。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1 二、中土鬼神信仰文化演繹概述 2 (一)、「鬼」觀念的形成 2 (二)、「鬼」字形的寓意 3 (三)、鬼神信仰與祖先崇拜 4 三、鬼神信仰與中國佛教 5 (一)、有關鬼神地獄經典的漢譯 7 (二)、業報輪迴思想與超度「追福」的功德事業 9 (三)、鬼神信仰效應所推動的文學創作 11 四、結語 13 參考資料 1
|
Hits | 187 |
Created date | 2021.08.02 |
Modified date | 2021.08.05 |
![](en/images/logo/bg-btn-edit.png)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