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日治時期佛教菁英的崛起 – 以曹洞宗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為中心=The Appearance of the Buddhism Elites in the Japanese Taiwan Rule Times by Overseas Taiwanese Students of Soto Zen Buddhism Komazawa University |
|
|
|
Author |
大野育子 (撰)=Ikuko Ohno (compose)
|
Date | 2009 |
Pages | 207 |
Publisher | 淡江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tku.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淡江大學 |
Department | 歷史學系碩士班 |
Advisor | 林呈蓉、蔡錦堂 |
Publication year | 97 |
Keyword | 曹洞宗=Cao-Don sect’s; 佛教菁英=Buddhist Elites; 台灣佛教中學林=Tiwan Buddihist junior high school; 台灣四大法派=Taiwan four major school; 駒澤大學=komazawa University; 南瀛佛教會=Nan‐ying Buddhism; 反對迷信=Objection to superstitious; 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 |
Abstract | 本論文旨在探討何謂「佛教菁英」,所謂的「佛教菁英」指的是日治時期由台灣前往日本,在日本佛教系統大學內深造的台灣人,他們是台灣佛教史上首次出現具有高學歷的佛教知識份子,由於具備相當深度的佛學素養、流利的日文能力,因而成為日治時期佛教界的佼佼者。 日治時期以前,台灣沒有專門培養僧侶的道場或相關的教育機構,台灣社會中僧侶的地位及素質普遍不高,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佛教的傳入,使得台灣佛教(包括佛寺、齋堂以及民間信仰的寺廟)產生極大變化。日本佛教自明治維新以來,在各方面都不斷地進行革新,如:佛教組織的強化、系統化,僧侶教育上改採西洋式的教育方法等,因此逐步呈現帶有近代色彩「教團佛教」之面貌。台灣佛教被納入日本教團佛教系統內之後,也逐漸「組織化」與「系統化」,同時更確立了新式的佛教教育機構。在台灣佛教的蛻變期中,「佛教菁英」是新時代的佛教界知識份子,他們不但扮演日台佛教互動的溝通橋樑,同時也成為總督府宗教政策上的關鍵人物。本文以「佛教菁英」為主要探討的對象,尤其鎖定畢業於東京駒澤大學的台灣學生,藉由釐清他們的出現與崛起的經過,以分析日治時期台灣佛教環境的變化、日台佛教互動情形、總督府宗教政策以及佛教界關係等課題。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序論說明本文主旨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二章為「日治初期台灣佛教的變化與佛教菁英的培養」,由日本佛教傳入台灣的角度切入,從台日佛教雙方立場的各種變化中,分析「佛教菁英」崛起的原因。第三章為「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資料分析」,根據駒澤大學現存的學籍資料,統計日治時期就讀於駒澤大學的台灣學生總數,再由分析學生的出身背景了解台日佛教互動情形。第四章為「台灣佛教菁英的駒澤大學學習經驗」,由於日本佛教教育從明治維新以來,開始積極採取西式教育方式,系統化的建構由中學至大學之新式佛教教育機構,駒澤大學為日本佛教曹洞宗派的最高學府,它具備國內首屈一指的佛學課程和師資,透過分析課程和師資,可探知日治時期前往日本學習佛學的意義所在,以及返台之後「佛教菁英」所呈現的宗教思想與日本佛學教育之關聯。第五章為「台灣佛教菁英與台灣宗教關係」,主要探討「佛教菁英」返台後所參與的宗教活動,以及其所呈現的宗教改革思想,本章以「佛教菁英」發表於《南瀛佛教》的文章,以及相關著作為中心,分析「佛教菁英」返台後所扮演的角色。第六章為結論,綜合各章的分析探討,歸納出「佛教菁英」的崛起給予台灣佛教界的影響,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Buddhism Elites,”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Taiwanese who studied in Japanese Buddhism systematic Universities during Japanese ruling period. These people are the first Buddhism intellectuals who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or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Due to their ingrained and cultivated Buddhism knowledge and their fluent Japanese, they are experts of Buddhism during Japanese ruling period. Befor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no training hall or relevant educational institutes, which train monks, were found in Taiwan; therefore, Taiwanese monks’ social status is generally low.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Japanese Buddhism during Japanese ruling period, Taiwanese Buddhism was seriously transformed, including temples and vegetarian halls. Down to Meiji Restoration, Japanese Buddhism was revolutionized in various ways, gradually formed the appearance of “the church of Buddhist,” for example: the intensification and systemization of Buddhism organization, and acceptation of West educational methods. Since Taiwan’s Buddhism was included in Japan’s the church of Buddhist, it was “organized” and “systemized,” meanwhile, it was also established as modern Buddhism educational institute.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ese Buddhism, “Buddhism elites” play a crucial role not only to communicate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s Buddhism, but also dominant religious strategies made by Governor-General. This thesis makes “Buddhism elites” as the discussing focus, especially targets those graduated from Tokyo Komazawa university. By clarifying their evolving process, we could analyze the changes of the environment of Taiwan’s Buddhis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Japan and Taiwan’s Buddhism, and Governor-General’s religious policies during Japanese ruling period. This thesis is classified as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plains my thesis and previous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Buddhism and Cultivation of Buddhist Elites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Japanese Ruling Period,” which aims to,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s Buddhism,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rise of Buddhist elites. The third chapter is “Data Analysis of Taiwan’s Overseas Students of Tokyo Komazawa University,” which gathers now-existing school roll of Tokyo Komazawa University, compiling the number of Taiwan’s overseas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ir backgrounds,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s Buddhism. The forth chapter is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Taiwan’s Buddhist Elites in of Tokyo Komazawa University;” since after Meiji Restoration, Japan’s Buddhism education was institutional westernized aggressively, and Tokyo Komazawa University is Cao-Don sect’s highest academic institution, its curriculums and faculty were finest. Through analysis, we could delve into the meaning of why Buddhist elites so eagerly we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壹、研究旨趣 1 貳、文獻回顧 3 參、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5 一、資料來源 5 二、研究範圍與限制 7 三、問題探討 8
第二章 日治初期台灣佛教的變化與佛教菁英的栽培 前言 10 第一節 日本佛教各宗派傳入台灣 11 一、日本佛教吸收台灣寺廟 12 二、日台佛教平行發展關係 16 三、各宗設立布教中心「別院」 18 四、台灣四大法派與日本佛教互動關係 21 第二節 西來庵事件之後佛教界的改變 27 一、官立佛教組織的成立 27 二、台灣佛教青年的栽培 31 小結 38
第三章 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學籍資料分析 前言 .39 第一節 學籍資料的統計 40 第二節 歸屬寺院分析 48 一、基隆月眉山靈泉寺派 ...50 二、新竹大湖法雲寺派 57 三、台南開元寺派 61 四、高雄大崗超峰寺派 66 第三節 地緣血緣關係下的佛教留學生 73 一、員林永靖庄 73 二、高雄鳳山王家 79 小結 84
第四章 台灣佛教菁英的日本經驗 前言 85 第一節 駒澤大學教育環境 86 一、駒澤大學沿革 .86 二、各科系課程分析 87 第二節 曹洞宗的尼僧教育 93 第三節 日本佛教學者給留學生的影響 101 一、忽滑谷快天的「正信論」 101 二、澤木興道的「坐禪主義」 107 三、保坂玉泉與「駒澤大學台灣學生會」 109 小結 113
第五章 佛教菁英與台灣宗教關係 前言 114 第一節 佛教菁英的宗教事業和學理研究 115 一、總督府的宗教事業 115 1、「南瀛佛教會」 116 2、增田福太郎的宗教調查 119 第二節 佛教菁英對台灣宗教改革的思考 123 一、台灣本土宗教之改革 124 1、僧侶教育機構的必要 124 2、建設寺院制度 125 3、反對「死守戒律」、「拘泥形式」 128 二、台灣迷信陋習之改革 133 1、「反對中元普渡運動」 134 2、「台灣民間信仰」研究 135 3、中壢郡的「寺廟整理運動」 137 三、佛教留學生與台灣領導階層宗教改革思想之比較 140 第三節 戰時體制下的佛教菁英 144 一、國家神道宏揚與佛教關係 145 二、佛教的南進政策 151 小結 155
第六章 結論 156
附錄 161 附件一 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個人資料表 161 附件二 駒澤大學「佛教菁英」所從事的演講活動表 189 附件三 駒澤大學「佛教菁英」發表在《南瀛佛教》上文章 192 附件四 各宗派佛教留學生簡表 197
參考書目 200
圖目錄 圖1-1 日治時期日本佛教所發行的信徒證 14 圖1-2 日治時期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別院鍾樓 19 圖1-3 現今東和禪寺鐘樓 19 圖1-4 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 20 圖1-5 真宗大谷派本願寺台北別院 21 圖1-6 江善慧 23 圖1-7 靈泉寺開山堂 23 圖1-8 沈本圓 24 圖1-9 日治時期凌雲寺全景 24 圖1-10 林覺力 25 圖1-11 葉妙果 25 圖1-12 林永定 26 圖1-13 丸井圭治郎 30 圖1-14 昭和7年(1932)「曹洞宗台灣佛教中學林」 32 圖1-15「台灣佛教中學林」學生攝於台北別院鐘樓旁 33 圖1-16 昭和5年(1930)林長江善慧與中學林學生合照 35 圖1-17 昭和18年(1943) 「私立台北中學校」 37 圖2-1 各留學生家長事業分析簡圖 45 圖2-2 沈德融 51 圖2-3 留學時代的李添春 52 圖2-4 曾景來返台後攝於私立台北中學 53 圖2-5 昭和7年(1932)2月22日攝影台北別院內 54 圖2-6 宋春芳跟隨岡部快道時代 55 圖2-7 昭和8年(1933)「曹洞宗台灣佛教中學林」畢業紀念照56 圖2-8 宋春芳大學時代留影 57 圖2-9 高執德 58 圖2-10 王烈傳的畢業照 60 圖2-11 昭和2年(1927)「文化協會活動寫真部紀念」 63 圖2-12 林秋梧大學時代留影 64 圖2-13「愛知中學」畢業時的許繼麟 67 圖2-14 高雄壽山南禪寺人際關係簡圖 70 圖2-15 吳義存 71 圖2-16 吳義存與弟子關係簡圖 72 圖2-17 高抿用結婚報導 74 圖2-18 陳捷音 75 圖2-19 高克勤 77 圖2-20 詹火盛 77 圖2-21 員林永靖一帶人士的留學脈絡圖 78 圖2-22 高雄鳳山王家譜 79 圖2-23 王兆麟 80 圖2-24「台南家政女子學院」早會模樣 81 圖2-25 留學前的王進瑞 82 圖3-1 李添春畢業時所獲頒的「永松賞」 90 圖3-2 關於張繡月報導 97 圖3-3 蔡雪恕 98 圖3-4 陳素貞 100 圖3-5 駒澤大學第8任校長 忽滑谷快天 102 圖3-6 昭和2年(1927)成立「駒澤大學台灣學生會」 103 圖3-7 昭和初期的「竹友舍」 104 圖3-8 駒大學生拍攝於「竹友舍」前 104 圖3-9 澤木興道 107 圖3-10 保坂玉泉 110 圖3-11 昭和13年(1938)5月「駒澤大學台灣學生會」111 圖3-12 昭和13年(1938)「駒澤大學台灣學生會」111 圖4-1 昭和4年(1929)年李添春於苗栗南庄向天湖山地林間調查 宗教時留影 121 圖4-2 昭6年(1931)12月 李添春於文教局社會課工作時代薪水單 121 圖4-3 增田福太郎 122 圖4-4 黃英貴駒澤大學時代留影 138 圖4-5 「國民精神研修所」 147 圖4-6 昭和18年(1943)10月18日「佛教僧侶鍊成會」 150
表目錄 表1-1 明治31年至明治44年的日本佛教各宗派教務所與說教所之變化 15 表1-2 「台灣佛教中學林」課程 32 表1-3 台灣佛教中學林歷任林長(校長) 34 表1-4 台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之沿革概要 35 表2-1 日治時期報考駒澤大學的台灣人簡表 41 表2-2 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的家境分系簡表 43 表2-3 「台灣佛教中學林」畢業生與日本留學 46 表2-4 各大法派之下的留學生人數 49 表2-5 「永靖信用組合」歷代幹部 76 表3-1 駒澤大學專門部「佛教科」課程表 88 表3-2 大學部「佛教學科」課程表(1925-1933) 89 表3-3 大學部「人文學科」課程表(1928-1931) 91 表3-4 大學部「東洋學科」課程表(1930-1933) 92 表3-5 曹洞宗設立的尼僧教育機構 94 表4-1 「南瀛佛教講習會」次數 116 表4-2 《南瀛佛教》主編的變遷 118 表4-3 《南瀛佛教》中「佛教菁英」之文章篇數 119 表4-4 林秋梧所發表的臺灣佛教的統一方案 127 表4-5 各州廳「寺廟整理運動」實施情況 139 |
Hits | 431 |
Created date | 2021.11.04 |
Modified date | 2023.01.17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