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以法施為視角觀察慧皎《高僧傳》=The Study of \"The Biography of Emin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harma-desana |
|
|
|
Author |
姚雅文 (撰)=Yao, Ya-wen (compose)
|
Date | 2020 |
Pages | 130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nccu.edu.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國立政治大學 |
Department |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Advisor | 涂艷秋 |
Publication year | 108 |
Keyword | 慧皎; 高僧傳=memoirs of eminent monks; 布施; 法施 |
Abstract | 南朝梁‧慧皎(西元496-554年)的《高僧傳》為現存最早完整記載僧人典範之作品,收錄僧人始於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67年),終至梁天監十八年(西元519年),跨越四百五十三載。慧皎身處中國佛教發展且逐漸被接納南朝時期,深知唯有透過「法施」,才能使佛教廣為傳布,也特別重視僧人法施的修行實踐。故本論文選擇以「法施」為視角,分析慧皎《高僧傳》的傳錄、論贊,了解各科高僧如何實踐法布施,又在布施的過程中呈現什麼樣的特色、特質。 第二章探討譯經科高僧,他們身處漢代到南北朝的佛法輸入期,如何將佛法逐步帶進中國,先由精神層面看高僧在傳法求法、傳譯經論過程中展現堅毅不屈的弘法態度;再分析高僧於譯經傳法的實踐,除勤覽群書,精通三藏,妙善梵漢提升個人能力外,為使佛典翻譯更加精準、完備,建立了譯講同施的獨特翻譯方式。 第三章研究魏晉齊梁的義解僧人如何加入清談的行列,將佛教智慧融入於清談之中,並於個人的言行舉止展現出清逸放曠、至情至性的「魏晉風流」;再探討他們如何在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之間抉擇、取捨,分別歸納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僧人,從中了解高僧進退適時的智慧;最後分析高僧宣說佛法,在言不盡意又得寄言出意的雙重困難下,如何創立了格義的方法,打破東西土之間語言、文化、哲學上的隔閡,讓佛教在中國可以被廣為接納、傳揚。 第四章先介紹神異僧人藉由神異、道術解決俗眾生養、病死的困頓煩惱,或顯現靈應以化導暴虐無道的君主,透過反常合道的權宜之計來教化眾生;接著觀察在禪定修行中不忘引導僧俗、馴服猛虎的習禪僧人;再審視明律科僧人嚴守戒律為僧人樹立典範,也廣為宣說、著述以弘揚律藏;誦經、經師、唱導三科僧人則透過唱誦來行法布施,藉由音聲的感染力提升聽者道心。最後附論行財施的僧人,分別介紹捐棄內財的亡身高僧,以及施捨外財的興福高僧,並觀察慧皎關注焦點和反思。 經以上的觀察研究可發現慧皎關注的焦點不僅是僧人在戒、定、慧三學的修行證悟,更在乎得其力已尚須還化眾生,因此是以自覺覺人、自利利他的菩薩道為觀看視角來檢審僧人,以「宣揚佛法、利濟眾生」的「法施」為標準,來審視僧人德業、行誼之優劣,確認能否躋身高僧之列,並以此標準為核心主題,來敘寫僧人傳記,重現高僧的一生,表彰高僧弘道濟人的慈心願力、多元紛呈的布道方式及應機悟俗的智慧。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何謂法布施 1 第二節 視角選擇緣由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前行研究 10 第五節 章節安排 19
第二章 譯經科高僧的法布施 21 第一節 堅毅不屈的弘法精神 21 一、弘道濟人的懷抱 22 二、忘身求法與傳法 27 第二節 譯講同施的方法與成果 34 一、譯經的方法 34 二、譯經的成果 44 小結 48 第三章 義解科高僧的法布施 51 第一節 靈活適切的布教方法 52 一、加入清談的行列 52 二、以佛教智慧融入清談 55 第二節 名士風流的接納 61 一、清逸放曠的高僧 62 二、情之所鍾的高僧 65 第三節 進退適時的智慧 69 一、用之則行 70 二、舍之則藏 78 第四節 義解的方法與成果 81 一、窮達幽旨,妙得言外 81 二、經中事數,擬配外書 83 小結 86
第四章 其他高僧的法布施 89 第一節 神異、習禪高僧的法布施 89 一、藉神異以行教化 90 二、習禪定不忘布施 96 第二節 他類高僧的法布施 98 一、弘揚戒律的法布施 99 二、以唱誦為主的法布施 101 第三節 附論行財施的高僧 104 一、捐棄內財的布施 105 二、施捨外財的布施 108 小結 109
第五章 結論 111 一、表彰弘道濟人的慈心願力 111 二、展現多元紛呈的布道方式 112 三、肯定應機悟俗的適時智慧 113
參考書目 116
附錄 121 附錄一:譯經科僧人翻譯之佛典 121 附錄二:義解科僧人講經、注疏、著作 124 |
Hits | 297 |
Created date | 2021.11.04 |
Modified date | 2023.01.1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