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佛教典籍的“九分支法”——早期分類編輯經典文獻的一種嘗試 |
|
|
|
Author |
封興伯, 奧斯卡 (著)=von Hinüber, Oskar (au.)
|
Source |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v.4 n.2 《藏經研究、佛教藝術、佛教與科技研究》專刊 |
Date | 2021.10 |
Pages | 64 - 86 |
Publisher | World Scholastic Publishers |
Publisher Url |
http://www.worldscholastic.com/
|
Location | Singapore [新加坡]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九分支法; 上座部; 佛教文獻學 |
Abstract | “九分支”是上座部典籍中的重要概念,但至五世紀已然意思不明,當時人試圖把“九分支法”與後來流通的《三藏》分類法統一起來,卻並不成功。通過文獻分析,可以發現sutta、geyya、veyyākaraṇa 與 abbhutadhamma 的原始意思,開始時也只有非常粗略的這四分支法。但隨著佛教佛教文獻的增廣,原來的分類方法便不再適用,因此基於“藏”(pitaka-)、“尼柯耶” (nikaya-)以及“經”(suttanta-)的新分類框架隨之出現。因此至少四分支法可以被視為一種“前典籍語言”(langue précanonique)時期的“前典籍結構”(structure précanonique)。 |
ISSN | 27050742 (P) |
DOI | https://dx.doi.org/10.6939/HIJBS.202110_4(2).0003 |
Hits | 370 |
Created date | 2022.04.01 |
Modified date | 2023.04.1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