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菩提心起: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In Praise of Great Compassion |
|
|
|
Author |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Tenzin Gyatso
;
圖丹卻准
;
呂家茵
|
Edition | 初版 |
Date | 2022.07 |
Pages | 464 |
Publisher | 眾生文化 |
Publisher Url |
https://heartbook.com.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Series | 佛法與活法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本名丹增.嘉措,1935年生於青海省安多,兩歲時被認證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1959年流亡印度,在達蘭薩拉(Dharamsala)成立西藏流亡政府至今。達賴喇嘛為中藏和平奮鬥,於198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此外,他更放眼世界,關懷地球,致力提倡慈悲、寬恕、包容、知足和自律等以佛教為本的價值觀,促進世界各大宗教傳統之間的和諧,為人類的心靈幸福不斷地努力。曾三度來台弘法,在台也擁有廣大具信弟子。
比丘尼圖丹.卻准(Thubten Chodron) 比丘尼圖丹.卻准是達賴喇嘛的美籍弟子,1977年成為佛教比丘尼,經年在美國各地巡迴弘法。她成長於美國洛杉磯,1971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之後在南加州大學擔任研究員。在亞洲、歐洲和美國進行多年的研究與傳授佛法之後,她在華盛頓州創立舍衛精舍(Sravasti Abbey),並且擔任住持。她是一位廣受歡迎的演說者,以實際可行的方式,說明如何把佛教法教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成為數本暢銷書的作者,其中包括《我想知道什麼是佛法》(Buddhism for Beginners),同時也是堪蘇爾.蔣巴.德卻(Khensur Jampa Tegchok)的著作《洞見空性》(Insight into Emptiness)的編輯。 若欲取得更多關於比丘尼圖丹.卻准的資訊,請參見:sravastiabbey.org 和 thubtenchodronbooks.org。
呂家茵 輔仁大學新聞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碩士。曾任英文新聞編輯、記者,現職大學講師。譯有《修心: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金術」》、《活哲學:12位大師的「生命復甦術」》、《達賴喇嘛說金剛經》、《願惑顯智: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貴人》等書。 |
Abstract | 點燃一盞菩提心燈, 以大悲為燃油, 以大願作燈炷, 散放大智的光芒, 驅散成佛路上無邊的煩惱黮闇, 這盞珍貴的菩提心燈指引我們證得正覺。
敞開你的心,生起利益眾生的決心——菩提心,你將真實地踏上成佛之道! 菩提心是什麼樣的心? 它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證得正等正覺的發心。華嚴經中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可見少了菩提心就不可能成就佛果。 本書的內容涵蓋所有與菩提心有關的面向,達賴喇嘛尊者援引巴利語傳統與梵文傳統的經論與成就者的著作,並舉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論典,詳盡地解說菩提心的定義、菩提心的種類、增長菩提心的方法等,強調菩提心在成佛之道上的重要性。最後,尊者提出「修心」的教法,教導我們如何直球對決我愛執與我執,奉獻生命引領眾生邁向正覺。 在本書中,尊者從生起菩提心的前行「四無量心」開始,教導我們能以慈、悲、隨喜、平等的正面心態來面對他人,它也是為利益眾生而願成佛的利他意樂,這種利他意樂能策勵修行者生起菩提心。那麼,要如何鍛鍊菩提心呢?尊者提到兩種法門:(一)七因果教授;(二)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七因果教授」教導我們思惟一切眾生都曾做為自己的父母,而生起發願成佛以解脫一切眾生的菩提心。修習「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則是從自己與眾生平等以及將自己與他人相換的角度,而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要依於大悲心、大智心、大願心才能成就。當我們因幫助他人而恐懼自己是否會因而受苦時,尊者特別提醒我們,要明白眾生如水中月,空無實有,以此遣除恐懼以及對「我」的貪執,將能更有勇氣走向眾生。這是尊者從大悲心中流露出的切切叮嚀。 |
Table of contents | 【緣起】一座智慧與慈悲的橋梁 【序言】發菩提心,利益眾生/比丘尼圖丹.卻准 【致謝詞】頂禮以大悲心傳授佛法者/比丘尼圖丹.卻准 【導言】增長慈悲心,豐富生命/達賴喇嘛 略語表 第一章 四無量心 巴利語傳統中的四無量心 三增上學與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的相、味、現起、足處、成就與失敗 四無量心的修習次第 慈無量心——願眾生離苦得樂 悲無量心——不忍眾生受苦 喜無量心——隨喜他人的成功與快樂 捨無量心——與眾生保持平衡的關係 四無量心與勝觀 四無量心的近敵與遠敵 大乘中的四無量心 金剛乘中的四無量心 與一切眾生的親近感
第二章 菩提心的利他意樂 根本乘與大乘 修持佛法的究竟目的 什麼是菩提心? 菩提心之因 菩提心的利益 以菩薩為典範 兩種大乘弟子
第三章 長養菩提心的方法——七因果教授 修持菩提心的兩種法門 七因果教授 培養利益眾生的意樂 培養為他人幸福著想的心態 菩提心
第四章 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 直接面對自己的修持法 自他平等 我愛執的過患 珍愛他人的利益 自他相換 在自他相換中善用嫉妒、競爭與傲慢 如何看待這個人身? 施受法——眾罪咸歸我,我善施眾生 真正的修行者 兩種方法的比較與整合
第五章 成為菩薩 我愛執與我執無明 自利與自信 結合菩提心的見地 誰能生起菩提心? 決定種性與不定種性 我們的菩提心可能退失嗎? 不退轉相 菩提心的分類
第六章 大悲禮讚 大悲心平等地關懷一切眾生 悲心為萬善之源 菩薩的三主要因 禮讚三種大悲心 眾生緣慈——緣於輪迴之眾生的悲心 法緣慈——緣於假立於法之眾生的悲心 無所緣慈——緣於缺乏實有之眾生的悲心 結合智慧與悲心
第七章 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 辨識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 修持願心儀軌,發菩提心 守護菩提心,令不失壞 發行菩提心,修菩薩行 受菩薩戒,利益眾生 藏傳佛教中的菩薩戒 仁慈之心
第八章 漢傳佛教中的慈心、悲心與菩提心 慈心與悲心是菩提心的必備條件 源自《俱舍論》的「七周緣慈」 龍樹菩薩提出七種發菩提心的因緣 省庵大師談發菩提心的相狀與因緣 世親菩薩強調發心十大正願 裴休談發心成佛 四弘誓願 漢傳佛教的菩薩戒 日本佛教的菩薩戒 菩提心、真如與佛性 培養菩提心的五個階段
第九章 巴利語傳統中的菩提心與菩薩 佛陀的悲心 阿羅漢與聲聞的悲心 日常生活中的悲心 慈心與悲心的層次 菩薩道 巴利語文獻中所記載的菩薩 成就菩提心
第十章 修心 修心法門——修心的七個要點 轉違緣為菩提道用 身處困境中的特別建議 畢生的修持精要——五力 「修心」的誓言與學處 修心偈頌 詞彙解釋 |
ISBN | 9786269549856 (pbk); 626954985X (pbk) |
Hits | 304 |
Created date | 2022.08.12 |
Modified date | 2023.04.12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