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鄭興中
|
Source |
2015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
Date | 2015 |
Pages | C1 - C20 |
Publisher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uayen.org.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肇慶學院西江歷史文化研究院講師 |
Keyword | 凈影慧遠; 體義觀; 判教觀; 華嚴判教 |
Abstract | 本文首先論述凈影慧遠的體義觀與判教觀,最後,簡單論述慧遠判教與華嚴判教的關係。我們認為,體義觀是慧遠的核心思想之一,貫穿于其判教觀、心識觀等各個方面。本文重點論述慧遠的判教觀,以展現其體義觀在其判教中的應用。前言部分,我們簡單的論述慧遠體義觀的基本觀念,因為此部分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僅作點到即止的介紹。 本文第一部分,我們結合「體義觀」對慧遠的判教思想進行闡發。慧遠的判教觀,概括講是「二藏」與「四宗」,但就慧遠的本意而言,其所判之教,當僅為「二藏」,四宗則非「教」的範疇。慧遠之判教,將「教」與「宗」區分開來,這是對傳統地論宗判教觀的發展。「教」指的是聲聞藏與菩薩藏二藏,「宗」指的是毗曇(立性宗)、成實(破性宗)、破相及顯實四宗。前兩者為小乘,後兩者為大乘。慧遠將大乘的「教」與「宗」分離開來,一方面主張平等的大乘經教觀,另一方面又強調大乘二宗具有淺深之別。兩者之間是有矛盾的,解決之道在於,大乘二宗成立的重點在「人」而非「教」:從「教」上講,大乘都是平等的,但從「人」講,大乘二宗之人對大乘之教的理解有淺深的不同。大乘破相宗未能理解佛法之究竟,而僅停留在「不真」的層次;相反,顯實宗則能夠全面認識真實如來藏。 第二部分,我們論述慧遠判教觀與體義觀的關係。首先是慧遠對於大小乘區分的理解。大小乘的區別不在於人空法空,而在「同體」「別體」之分。小乘所認識的諸法「別體」,具有性相之分;而大乘所認識的諸法「同體」,離相離性,這是慧遠所主張的大小乘的根本差別。其次是體義觀與四宗判教,四宗的判定,都是根據其體義觀中有無「性相」的差別而來的。再次,是體義觀與平等大乘經教觀的關係。慧遠之所以堅持平等的大乘經教觀,根源還在於「同體義分」觀。在慧遠看來,大乘經典都是圓滿之佛陀為教化菩薩所說之經典,佛陀不會有所「私藏」,所說必然是究竟的。這是慧遠對大乘「同體」觀的應用。此外,不同的大乘經典有「宗趣」的差別,其根據在佛陀為不同根機的菩薩開示同的法門,也即從同體之中,開出不同的「義分」。 第三部分,我們簡單論述慧遠判教觀與華嚴判教的關係。 |
Table of contents | 摘要 C-1 前言 C-3 一、慧遠之判教觀:教與宗的離分 C-4 (一)慧遠所立之判教 C-4 (二)二藏與四宗:教與宗的離分 C-8 (三)慧遠判教觀中之眾生 C-13 二、體義觀與判教 C-15 三、慧遠判教觀與華嚴判教略辯 C-17 (一)教與宗 C-17 (二)判教之「平等」原則與「淺深」原則 C-18 參考文獻 C-20
|
Hits | 367 |
Created date | 2022.09.20 |
Modified date | 2023.07.1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