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佛學研究 n.28=Research of Buddhism n.28 |
|
|
|
Author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
Volume | n.28 |
Date | 2018 |
Pages | 341 |
Publisher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連續性出版品=Serial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Table of contents | 圖片新聞 2 現代性的宗教根源:韋伯的禁欲主義理念與太虛大師佛教革新 1 戒律、僧制、人治:漢傳佛教內部制度的歷史變遷與危機 10 《集古今佛道論衡校注》 22 近代中國佛教制度革新的一個嘗試:以民國時期佛化婚禮為例 23 《中國佛教儀式研究:以齋供儀式為中心》 36 公共介入與信仰方式變遷:從封閉式的宗教協會管理到開放式的社會組織治理 37 淺談佛教戒律中的男女平等問題 48 佛教慈濟功德會的圓形組織 58 《佛陀相佑:造像記所見北朝民眾信仰》 85 北美佛教宗教師概念綜述 86 佛教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94 現代人類學與佛教教育——關于佛教教育的現代性 100 人工智能時代的佛教教育 107 《禪籍詞語研究:以《祖堂集》為主要考察對象》 113 中世紀凈土宗教團的僧侶教育 114 宗風與祖道——略論叢林教育的內涵與使命 119 論僧格培養、叢林教育與現代佛學教育的結合 123 《鬼子母研究:經典、圖像與歷史》 127 佛教大學僧侶培養教育的課題與展望——特別是別科(佛教專修)的情況 128 楊文會的“馬鳴宗”及其思想史意義 135 近代日本對中國佛教教育的影響——以楊仁山和太虛為中心 140 《釋氏要覽校注》 145 “和贊”于法然教團中的功用——弟子教育與信眾教化 146 中國佛教教育芻議:在理性與“信仰”之間——兼論佛教教育與非佛教教育的共通性與差異性 152 中國佛教的觀世音菩薩信仰試論 157 初期中國佛教判教思想的展開 177 韓國古代中世起信學研究的現狀與內容 高英燮;甘沁鑫; 188 《經律異相校注》 203 論凈影慧遠對龍樹二諦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204 契嵩對佛教孝道倫理的調適與總結 223 從泰山羊氏家族女性奉佛事跡看東晉南北朝士族門風的演變 232 二祖慧可鄴城行跡考 241 蕅益智旭與《占察善惡業報經》 255 《寶華山志》考略 264 五臺山志的檔案匯編 世界遺產的文化傳承——評《五臺山傳志八種》 285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分論壇綜述 290 “知識社會史視域下的中國佛教百科全書撰著”學術研討會綜述 324 “新時代中國佛教史研究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328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宗教工作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331 第16次中日佛教學術交流會議在南京牛首山召開 336 “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路徑與實踐”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338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340
|
Hits | 1 |
Created date | 2023.03.10 |
Modified date | 2023.03.1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