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晚唐以來佛教陰司祭祀信仰的中國化發展=The Sinicized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Beliefs in the Worship of the Underworld since the Late Tang Dynasty |
|
|
|
Author |
張雪松 (著)=Zhang, Xue-song (au.)
|
Source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1 |
Date | 2022 |
Pages | 78 - 94 |
Publisher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簡介:張雪松,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
Keyword | 預修; 受生; 水陸法會; 改祭修齋 |
Abstract | 中國佛教信仰生活中,晚唐五代至宋元這一時期,最為值得關注 的兩大發展變化:其一,中國陰曹地府觀念的發展演變,地府十王信仰的普遍流行, 並從而帶動了影響至今的“預修”“寄庫”法事活動,以及輪回轉世需要繳納“受 生錢”的相關觀念與儀式。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民眾信仰心理,以及中國經 懺佛教的發展走向。其二,隨著死後陰間世界信仰的豐富和日趨鮮活,超度亡人 和孤魂野鬼的大型佛教法事活動日趨完善,放焰口、水陸法會科儀普遍流行;正 統佛教僧侶也力圖通過“改祭修齋”,大量制作經懺儀軌來改造民間信仰,特別 是反對血食祭祀,通過佛教咒術和觀想,變人之食而為鬼之食,試圖改變民間信 仰殺生祭祀為佛教正統所能接受的齋供。 |
Table of contents | 一、預修與受生:晚唐五代以來中國佛教死後信仰的豐富發展 78 二、晚唐五代以來佛教儀軌中國化、民間化的轉換與創新 86 (一)水陸法會等大型超度儀式的勃興 86 (二)佛教法師與民間信仰的互動:咒術的流行與佛教對民間信仰的改造 89
|
Hits | 53 |
Created date | 2023.03.31 |
Modified date | 2023.03.31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