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智者法身思想之研究
Author 林廣立 (著)=Lin, Kuang-li (au.)
Date2009
Publisher玄奘大學
Publisher Url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Location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玄奘大學
Department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Advisor熊琬
Publication year97
Keyword佛陀觀; 佛身觀; 三身; 即中法身; 實相; 性具; 中道實相; 法身
Abstract「法身」的思想,非在佛滅後才有,根本教中理性法身之義,在《增一阿含經》以及部派時期的佛教中已可得知。如《增一阿含經》卷一,<大正2-125>云:「一切諸法佛所印,阿難是我法之器。若使不欲法存者,便為壞敗如來教。願存本要為眾生,得濟危厄度眾難,釋師出世壽極短,肉體雖逝法身在。當令法本不斷絕,阿難勿辭時說法。」在佛教傳入中國到鳩摩羅什所譯,尚未有佛身的類別,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從經典中得知有數種身的義涵,本文即針對智顗「法身」思想上的觀法進行研究探討。一般經論之一身、二身、三身、四身等佛身觀或如《金光明經》的「三身與一身」思想,都是以法身為餘二身依止之本。
在本論文中不但可以發現部派中的佛身觀及後期經論中的三身說。以往法身三身之研究以史學作單向功能性闡述,今智者法身以義理作法身三身互相輝映所展現的圓教思想,是本文主要研究主軸,並從智顗的著作中,探究智顗把佛身觀提升並開展為「三身相即」,認為法身即報應身、報應身即法身之思想。在《四教儀》中之圓教「即中法身」是為法身遍一切處之極說,也由此智顗的圓教相即思想,對於後來中國佛教的思想的影響可說是既廣大而又深遠。
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8
一 研究範圍 8
二 研究方法 10
第二章 法身思想之探源 13
第一節 原始、部派與大乘佛教之法身說 13
一 法身之因由 13
二 世尊因法施教之法身說 15
三 小結 18
第二節 大乘佛教佛身論 19
一 佛身說概述 19
二 各經論佛身說類別 22
三 法華經的佛陀觀與佛身觀 30
四 小結 32
第三章 從智者三身到法身思想 34
第一節 大師之思想、著作與源流纂要 34
第二節 智者的法身觀 37
一 智者法身之教相 37
二 三身與一身說 48
三 小結 56
第三節 智者基本教判佛身觀 58
一 藏、通二教之但空、不但空法身 60
<一>藏教-但空法身 60
「劣應身佛」義 61
<二>通教-不但空法身 61
「劣勝應身佛」義 62
二 別、圓二教法身 62
<一>別教-即假法身 62
「圓滿報身佛」義 62
<二>圓教-即中法身 63
「清淨法身佛」義 63
三 小結 69
第四章 智者三即一的圓教法身思想 71
第一節 天台圓教法身之基礎-諸法實相 71
一 依《法華經》義理所開顯之圓教理 71
二 實相義涵 75
三 天台「實相」與般若空「實相」差異 78
四 三諦圓融之法身教相 86
五 小結 90
第二節 天台圓教法身思想 94
一 智者之圓教說-<純圓獨妙> 94
二 法華「會三歸一說」之三乘一乘圓教法身 98
三 六即佛法身之理念 104
四 小結 113
第三節 智者三身相即之思想 116
一 天台基本原則「即」之理念 116
二 三身相即 121
三 小結 127
第四節 性具實相 130
一 性具義涵 130
二 天台「性具」與華嚴「性起」之別 131
三 法身含容遍一切處 137
四 小結 143
第五節 中道實相 145
一 中道實相義 145
二 智者「中道」思想與中觀「中道」思想之異 146
三 智者即中法身說 152
四 小結 155
第五章 結論 157
第一節 智者法身思想總結歸納 157
第二節 智者法身思想對後世影響 168
一 天台法身思想演化的啟發 168
二 法身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172
第三節 待研究部份 178
一 唐宋天台法身思想之演變 178
<一>荊溪湛然 178
<二>四明知禮 178
二 法身思想對詩、韻文的影響 179
參考書目 184
一 古籍 184
<一>天台智顗之著作 184
<二>天台其他學者之著作 184
<三>佛經和論典 186
二 工具書 187
三 專書 188
<一>中文著作 188
<二>翻譯著作 189
四 學位論文 190
<一>台灣 190
<二>中國大陸 191
<三>翻譯之單篇論文 193
五 網站資料庫 194
六 後記 195
七 附圖一 197
Hits3
Created date2023.04.13
Modified date2023.04.13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668766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