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李金郎 (著)=Lee, Chin-lang (au.)
|
Date | 2007 |
Pages | 131 |
Publisher | 玄奘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
Location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玄奘大學 |
Department | 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Advisor | 陳一標 |
Publication year | 95 |
Keyword | 意生身; 分段生死; 變易生死; 無明住地; 菩薩十地 |
Abstract | 意生身原是印度固有文化與宗教,稱謂人死未生之間,有一輪迴不變實體(我),捨此投彼,諸多異名之一種。佛教賦予新意義,即有業報無作者,緣起無我之當體輪迴者,世尊為度外道眾生,依世俗諦義,亦名之謂意生身或意成身。 意生身從字面意義來說有三:一、指由意所生成的身體之義,表示這不是父精母血和合所生之身體。二、意謂作意,生謂受生,因果相彰而雙立。三、隨意速去,如念即至,無有障礙之如意身。 從意生身的具體所指來說,有以下幾種:一、在三界內生死流轉,由有漏業因所成之意生身,如化生有情與中陰身;二、雖還在三界內但將要盡苦邊際,如聲聞三果阿那含之意生身;三、雖然已斷三界內的分段生死,但因還未斷無明住地等成佛所應斷的微細障礙,所以還有三界外的變異生死,如尚未迴心向大的阿羅漢;四、發心救度一切眾生的菩薩,由無漏業因而在世間度化眾生者,如初地到十地的菩薩。 尤其如來藏的經典特別從上述的第四種意含,將種意生身的內含作更多的鋪陳,讓意生身的內含更為豐富,如《勝鬘經》中有阿羅漢(七地)、辟支佛(八地)、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楞伽經》以三昧樂正受意生身(三~五地)、覺法自性性意生身(八地)、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九至十地),來指稱十地菩薩。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9 第二章 意生身的原始意含與起源 13 第一節 漢譯義一名異諸意生身內含之研究 13 第二節 意生身在原始佛教經典中的出現 15 第三章 意生身的類別意含與開展 23 第一節 三界內五趣外另類意生身之內含 23 第二節 三界五趣內另類意生身之含意 33 第三節 聲聞解脫道所見意生身及歷史開展 48 第四節 阿毗達磨論所見意生身之歷史開展 60 第四章 意生身在大乘佛教之內含與開展 66 第一節 聲聞人迴心向大與二種生死安立通說 67 第二節 初期大乘聖典所見意生身之內含 77 第五章 大乘三系意生身菩薩之歷史開展 87 第一節 迴心向大與意生身菩薩──以龍樹《大智度論》、《菩提資糧論》為主 87 第二節 瑜伽學派意生身之內含及開展 93 第三節 真常系意生身菩薩之含義與開展──以《勝鬘經》為主 96 第四節 融攝唯識之《楞伽經》、《密嚴經》意生身含意 111 第六章 結 論 123 參考文獻 136 |
Hits | 388 |
Created date | 2023.04.13 |
Modified date | 2023.04.1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