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三十門頌》之初探=The study of the Huayen qi zi jing ti fa jie juan san shi men song |
|
|
|
Author |
陳文華 (著)
|
Date | 2013 |
Pages | 72 |
Publisher | 佛光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ebsite.fgu.edu.tw/?locale=zh_tw
|
Location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佛光大學 |
Department | 佛教學系 |
Advisor | 索羅寧 |
Publication year | 101 |
Keyword | 華嚴; 法界觀門; 北宋華嚴 |
Abstract | 本文主要以探討北宋僧人著述《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三十門頌》為主。主要以闡述「大方廣佛華嚴經」經題的旨趣,以及華嚴法界三觀,即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融觀為主軸架構。 《華嚴法界觀門》最早是由唐‧杜順所提出,此觀是華嚴最根本的修行架構之一。但是,這個文本並無單行本流傳於後世,目前,只有澄觀的《華嚴法界玄鏡》,以及宗密《註華嚴法界觀門》為《華嚴法界觀門》註疏。《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三十門頌》可說是《華嚴法界觀門》的異述本。 北宋時期,本嵩在河南開封弘揚華嚴法界觀的法門,受到當時禪、教二種學徒,以及張商英、楊傑的支持。本嵩所弘揚的華嚴法界觀門,除在北宋受到重視,其著述的流傳亦曾影響到西夏、金、雲南等地區。但是,本嵩生平的相關資料大多散佚。 礙於宋代與金朝發生戰亂、以及後代戰爭的緣故,很多相關資料已散佚。現以《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門頌》這個文本,以及日本吉田叡禮對本嵩《通玄記》的研究,窺探出本嵩著述在華北、河南,以及中國西南佛教內的流傳的概況,祈望藉著這些國內、外文本的情況,窺出本嵩著述在華北、西南等地區的重要性,以及影響力。文本的內容架構,以四個部份進行探討,即: 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目的,前人研究成果評析,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章節架構的規劃。第二章,本嵩生平之探究。第三章,以版本、各藏收錄概況、引文、本嵩略傳以及正文作者歸屬探究。第四章,以架構、體例編排、思想淵源及特質、本嵩著作流傳概況探究。第五章部份為總結。分別從這四個章節裡,預期達到對本嵩生平的確立,探討本嵩根本思想的本質,以及勾勒出本嵩著述在北宋、西夏、金、大理流傳概況。 |
Table of contents | 摘要 I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前人研究成果評析 3 研究步驟與方法 4 預定之章節架構 6 結語 7 第二章 本嵩生平之探究 8 第一節 以名號「本嵩」的文獻做探究 8 第二節 以封號「廣智大師」的文獻做探究 14 第三節 本嵩生平 17 第四節 小結 20 第三章 版本、各藏收錄概況、引文、本嵩略傳以及正文作者歸屬探究 23 第一節 各藏收錄概況以及版本的探究 23 第二節 引文、本嵩略傳、正文作者歸屬問題之探究 26 第三節 小結 31 第四章架構、體例編排、思想淵源及特質、本嵩著作流傳概況探究 33 第一節 架構及體例的編排 33 第二節 思想淵源及特質 43 第三節 本嵩著作的流傳 48 第四節 小結 61 第五章總結 62 引用文獻 67 |
Hits | 5 |
Created date | 2023.04.24 |
Modified date | 2023.04.2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