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Author |
達波札西南嘉 (著)
;
堪千創古仁波切 (著)
|
Edition | 初版 |
Date | 2022.08 |
Pages | 184 |
Publisher | 眾生 |
Publisher Url |
https://heartbook.com.tw/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這是十六世紀岡波巴大師首次轉世,大手印成就者:達波札西南嘉所著的《明現本來性》,大手印傳承最重要的實修經典 由當代最重要的大手印成就者,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的親教師堪千創古仁波切闡釋 博學、擁有甚深體悟的創古仁波切 從一窺、全覽到深入禪修、指引次第,直到保任與守護禪修專注於三摩地狀態 簡單扼要、完整而清晰地教導大手印修持 |
Table of contents | 序言 人人皆能證得法身寶座 導論 清淨的發心 背景 明現本來性 佛陀的證悟與教法 大手印的不共特質
第一部:教導次第的前行 共的前行 不共的前行
第二部:禪修次第的正行 有相止 姿勢 心的本質與止的目的 有所依的止 依呼吸的無所依止 不依呼吸的無所依止 障礙——掉舉與昏沉
無相止 警醒與放鬆 三種安住 止的重要性
觀 觀是什麼? 比量與現量之路 確定心和種種顯相的體性 確定根基——心的體性 確定心的能量展現——妄念和顯相的體性
斷除對根基和能量展現的虛構增益 確定「妄念與煩惱即是心」 確定「顯相即是心」 探究心的靜住和變動 確定「出現的一切皆無生」
指引的次第 實際指引俱生 指引「心性為俱生」 指引「妄念為俱生」 指引「顯相為俱生」 錯誤與無誤的禪修 錯誤和禪修的過患 無誤的禪修
第三部:隨後保任修持的方法 一般而言,必須保任修持的原因 「離欲即為禪修足」 「虔誠即為禪修首」 「覺知即為禪修心」 「讓悲心成為你禪修的事業」 「讓羞惡之心和知恥之心成為你禪修的盔甲」
尤其,不分定中和下座保任禪修的方法 在禪修中守護體性的方法
斷除障礙、迷途和歧路 對「所知本性」的迷失 對「道」的迷失 對「對治法」的迷失 對「封印」的迷失
歧路 究竟確定無生,增益修持 「究竟確定」的時刻 探究妄念和顯相 探究禪修和禪修者的心 真正的確定無生、躍入通透無礙 融合定中與下座階段及白晝與夜晚
以轉為道用和行持來培養修持力 轉為道用的時機和行持 轉妄念為道用 轉煩惱為道用 轉鬼神為道用 轉痛苦為道用 轉疾病為道用 轉死亡為道用
了悟的徵兆 四部宗派與八識
如何生起了悟和增益修持 生起了悟的不同方式間的差異 專一及其進展 不良影響與不利情形 離戲及其進展 一味及其進展 無修及其進展
第四部:守護禪修而進入「地」與「道」的方式 比較四種瑜伽和「地」與「道」 專一瑜珈對應於資糧道 離戲瑜珈對應於加行道 一味瑜珈對應於見道與初地 無修瑜珈對應於修道與無學道
後記 經典、人名與專業術語詞彙表 進一步的建議閱讀 堪千創古仁波切生平簡記 |
ISBN | 9786269549870 (平裝) |
Hits | 3 |
Created date | 2023.08.04 |
Modified date | 2023.08.0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