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臨終導引
Author 噶千仁波切 (著) ; 多傑仁卿 (譯)
Edition初版
Date2023.03.01
Pages196
Publisher眾生
Publisher Url https://heartbook.com.tw/
Content type書籍=Book
Language中文=Chinese
Abstract善終,預約「第五福」

如果我們真的愛親友、愛自己,這是我們應該放在身邊的「送行手冊」。

善終,是華人嚮往的「五福臨門」第五福,走得安心、走得好,是件生亡兩利的事,因此臨終修持法門極為重要——但面對臨終與死亡的恐慌,佛弟子要用什麼方法幫助自他呢?

這件事需要學習和準備。因此噶千仁波切弟子團體台灣噶千佛學會,匯集關於臨終與死亡最常見的疑問,殷切地向仁波請法解惑,2020年8月仁波切在美國噶千法座專程錄影講授,經編譯成書以利益往生者與送行者。

首先講述的無常與慈悲,是以慈愛修法利益臨終者的基石。接下來,認識如何以外、內、密的三個層面作準備,讓死亡成為解脫機會。

臨終時刻作為證悟解脫的關鍵,原理在於法身、報身與化身的三種解脫,這樣的理解讓亡者能安住自心,鬆坦無憂地安渡中陰。關於從臨終內外消融、死亡、進入死後中陰的三個階段,仁波切也詳盡解說了臨終中陰的「現證光明」、法性中陰的「心即本尊」,投生中陰的「求生淨土」、關閉惡道門等實修法門。

此外,仁波切還介紹一些如法而善巧的「送行法」:善用「見、聞、嘗、觸、佩」等聖物,成為充滿祝福的結界,創造往生的順緣,簡單實用,教我們做個慈悲而智慧的「送行者」,護送親友、護送自己,一路順風到淨土!
Table of contents緣起與感恩 / 台灣噶千佛學會 8
引言 帶著愛,護送臨終者最後一程 10

第一章 利他:「送行者」必備的內因緣 19
以慈無量心,修持無我 20
恆念「業力因果」與「生死無常」 23
沒有間隙的生死疾苦 23
光說不練的佛法,只是妄語 25
不必有宗教分別,慈愛才是重點!26
以佛法善巧令眾生解脫28
循序向上,從六道中次第解脫 28
善用方便法,那是佛以慈愛所造 30

第二章 自利 「護送自己一程」必備的內因緣 31
生死無常,及早為死亡準備 32
捨現世心的修持 33
「觀死無常」有大利益34
為死亡作三種準備 39
外準備:放下貪著作供養 39
內準備:正知正念、不放逸與慈無量心43
祕密準備:證悟自心實相45

第三章 解脫:為什麼死亡是解脫的重要機會?47
法、報、化三身解脫 47
法身解脫48
報身解脫49
化身解脫 50
三身解脫的原理 51
法身解脫:心性修持51
報身解脫:把握睡夢中陰與法性中陰51
化身解脫:今生所做,決定來生去處53
以三乘佛法通向解脫 55
別解脫乘:如汽車56
菩薩乘:如火車 56
金剛乘:如飛機56
清淨觀,金剛乘的心髓57
所見皆幻:眾生各以自相習氣而觀見57
練習無有差別的清淨觀58
自淨其意,轉煩惱為智慧59

第四章 臨終:生死一線,把握關鍵「刹那」63
當死亡來臨……64
能活當然很好,活不了去淨土也很好64
死者莫貪戀,生者莫嚎哭65
帶著愛,幫亡者放下66
當病痛來臨……67
生病時,要能歡喜!68
生病時,更要懺悔!69
生病時,更要發願!71
倒數計時,請這樣做……72

第五章 死亡:中陰旅程開始,請記得這樣做 7
死亡第一中陰:臨終中陰78
粗分外消融:五大消融78
細分內消融:顯、增、得 81
光明現起:證得「法身佛」的時機到了83
死亡第二中陰:法性中陰85
心的投射:寂靜尊與憤怒尊86
夢醒即觀本尊:證得「報身佛」的時機到了92
死亡第三中陰:投生中陰 100
意生身現起,隨業風而轉100
投生六道的徵兆 102
觀生起次第,得投生自在104
四招關閉惡道門106
心識即將入胎時 111
如何利益中陰身與惡道眾生 117
兩種中陰眾生 117
兩個方法,利益中陰眾生118
此生如夢,當下觀無常 119
以正知正念,作中陰時的守護 121
投生徵兆:要問亡者投生到哪裡嗎?123
生起神通,應當隱藏守護124
三門修善,比探知亡者投生處更重要125
擴大愛,願利一切有情127

第六章 內修:實修是最強力的送行129
如何以修持利他? 130
臨終:修破瓦法 130
病中:依具信本尊持咒求救護 132
平時:修轉經輪 136
愛與利他:一切宗教的共同價值 141
慈愛:安樂之源 143
以利他心摧破我執144
慈悲成就智慧,自利利他146

第七章 外護:守護亡者最佳加持物
運用解脫聖物利益亡者 149
一,見解脫:見解脫咒 149
二,觸解脫:壇城沙150
三,佩解脫:解脫手環152
四,飲解脫:甘露水152
五,嘗解脫:甘露丸 154
如何利益意外亡者? 154

第八章 迴向:為亡者造善,普皆迴向 156
49天內,盡力為亡者修善 157
超度法,對生亡、久逝皆有利益 159
外在的如法送行 162
遺體安置:拉頂門頭髮,引導神識從梵穴離開162
靈位布置:以佛號咒音陪伴163
「正法甚深密意」牌位 164
亡者的遺體火化165
49天後,繼續為亡者造善166
普皆迴向,同入如來功德海 169

第九章 慈悲 爭議課題,以愛坦然面對 172
器官捐贈:懷大愛的真正菩薩行 173
若年邁如我還有用,也很願意器捐 173
修持斷法,「心意捐贈」也可以175
自殺:讓痛苦更難以解套 176
安樂死:以慈悲的角度來看待 178
應觀病重失能者是福田眾179
墮胎:殞命之業,要懺悔、造福、迴向 181
殺生職業:務必觀修慈悲心 183

第十章 圓滿:所有臨終教法,首重「念死無常」186
附錄
《臨終導引 》開示影片掃描QR code 189
ISBN9786269710201 (平裝)
Hits13
Created date2023.08.07
Modified date2023.08.07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678944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