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臺南府城佛影的歷史構造:臺南市佛教史新透視與盧嘉興研究導論 |
|
|
|
Author |
江燦騰 (著)
;
邱敏捷 (著)
;
王見川 (著)
|
Edition | 初版 |
Date | 2024.05.07 |
Publisher |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在紀念荷蘭來臺建城四百年的多樣性展示中,唯獨本書是致力於有關臺南市佛教歷史長期構造的綜合性新穎深層解析,同時也是第一本涉及當代「臺南學」巨擘盧嘉興先生的研究導論。因此,本書的主題多元且新穎,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流著述。 |
Table of contents | 推薦序一/杜正勝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教育部長 推薦序二/陳惠萍 國立臺南大學校長 前言與致謝/江燦騰 一部建構「臺南學」系譜學起點的新嘗試/張崑將 現代宗教社會學視野下的跨世代學術對話:對於江、邱、王三位新著《臺南府城佛影的歷史構造》詮釋學的另類解讀/丁仁傑 本書導論/江燦騰 一、明鄭覆滅迄今,臺灣漢人移民佛教歷史文化變革概述 二、本書作者詮釋各篇主題時所持的共同論述概念 三、有關本書的各篇論述背景介紹與擇取書名的問題概述 第一章 盧嘉興先生的學術研究導論:為何他是臺南學研究的重要先驅之一?/江燦騰 一、前言 二、從現有所知的傳記資料出發:簡述盧嘉興的家族史 三、追蹤早期學術系譜的繼承與開展:來自教育環境與新時代思潮的深刻影響 四、獨創「荒山尋墓碑廳堂覓神主」治學法的奧秘解說 五、相關著作的發表歷程及其編輯與流傳狀況 六、結論 參考書目 第二章 盧嘉興研究與《開元寺徵詩錄》的歷史新解:有關殖民改造與戒嚴陰影下的雙重辯證嘗試/江燦騰 一、前言:問題的提出 二、相關引述文獻介紹 三、相關歷史內容介紹 四、盧嘉興的新假面詮釋學:究竟是真像?抑或虛像? 五、結論 六、引用書目(按姓氏筆畫) 第三章 盧嘉興的臺灣佛教研究/邱敏捷 一、前言 二、前人有關盧嘉興佛教研究之評述 三、盧嘉興與佛教的淵源 四、盧嘉興臺灣佛教研究的特色、影響與侷限 五、結語 參考書目 附錄:「臺南學的重要先驅──盧嘉興學術研討會」 第四章 陸鉞巖、井上秀天與臺南佛教——兼論其禪學觀點/邱敏捷 一、前言 二、前人有關陸鉞巖與井上秀天研究之評述 三、陸鉞巖在臺南之佛教行誼及其禪學觀點 四、井上秀天在臺南之佛教行誼及其禪學觀點 五、結語 參考書目 第五章 從蔡國琳著《南部臺灣誌》透視:明清時代臺灣傳統在家佛教的齋教三派/江燦騰 一、清代中葉大陸齋教三派各堂傳入臺灣地區的原因 二、臺灣齋教三派的「持齋」信仰及其「持齋」的源流 三、近代視野下清代齋教三派的相關解說 四、清代臺灣「持齋宗」的三派歷史沿革 五、清代臺灣齋教龍華派「齋友」的年度齋期行事曆 六、清代臺灣齋教「齋友」出席「齋會」的規矩和表現 七、清代臺灣「齋堂」的人事費用與繳納上級堂口的功德金問題 第六章 戰前臺南大仙岩廖炭與臺灣佛教龍華會:臺灣史上首次「齋教」三派成立的全島性聯合組織/王見川 一、前言 二、「臺灣佛教龍華會」的成立 三、「臺灣佛教龍華會」的活動 四、「臺灣佛教龍華會」中的主要人物 五、結論 附 記 第七章 從新史料看光復前的臺南市齋教龍華派「德化堂」/王見川 一、前言 二、「德化堂」的成立與其在清代的發展 三、日治時期的「德化堂」 附 記 第八章 戰前林秋梧的新批判禪學思想及其巨大衝擊/江燦騰 一、前言 二、關於林秋梧的研究與日治臺灣佛教史的定位問題 三、林秋梧早期的教育背景及其參與文化協會的若干經驗 四、林秋梧出家後的佛教角色及其推展佛教現代化改造運動的理念內涵問題 五、林秋梧的現代佛教理念,到底表現在哪幾方面呢? 第九章 戰後東北天臺宗僧侶來臺南市發展的歷程/江燦騰 一、前言 二、戰後東北天臺宗僧侶釋慧峰的來臺因緣 第十章 解嚴後臺灣佛教「在家教團」的崛起與頓挫:現代禪菩薩教團與臺南佛教維鬘傳道協會的研究史回顧與檢討/江燦騰 一、前言 二、相關研究文獻研究史的回顧與檢討 三、相關問題的解說及其歷史重建 附錄(一) 臺灣傳統齋堂史研究的新典範:王見川的治學歷程與臺南「德化 堂」史的研究問題/江燦騰 附錄(二) 永懷傳道法師/江燦騰 代跋:期待更全面更豐富的臺南佛教史著作/王見川 |
ISBN | 9789577113702 |
Hits | 291 |
Created date | 2024.05.08 |
Modified date | 2024.05.0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