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陳紅兵 (著)
;
李文菊 (著)
|
Source |
佛教文化研究=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
|
Volume | n.1 |
Date | 2022 |
Pages | 223 - 246, 403 |
Publisher | 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nju.edu.cn/index.htm
|
Location | 南京, 中國 [Nan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慧遠; 彌陀信仰; 報應論; 生態思想; 山水詩 |
Abstract | 慧遠作爲中國佛教形成初期的思想家,其佛教生態思想具有很強的探索性特徵,之後中國佛教生態思想的許多方面,如以清凈心作爲現象世界存在的本源,注重事物現象存在方式,人與自然萬物一體性關係,西方凈土思想,因果報應觀念對動物的保護,將自然神聖化,注重融入自然……都能在慧遠佛教生態思想中找到源頭。應該指出的是,慧遠的法性論雖然存在前後期的不同,《大智論抄序》中從般若中觀思想闡釋法性內涵,將“非有非無”“有無交歸”的虛凈境界作爲事物現象的本然存在狀態及存在方式的觀念,深具創新意義,但其法性論的主導方面還是“至極以不變爲性,得性以體極爲宗”的實有論觀念,其生態思想的其他方面如“形盡神不滅”思想、山水詩文中的自然觀多是建立在這一思想基礎上,這些思想同時也是對中國佛教生態思想影響更爲深遠的方面。 |
Table of contents | 一、法性、法身論的生態世界觀 224 二、彌陀净土信仰的生態思想 232 三、報應論的生態意藴 237 四、山水詩文中的自然觀 242 |
Hits | 74 |
Created date | 2024.07.04 |
Modified date | 2024.07.05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