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經典與詮釋——11—12世紀西藏“道次第”文本的本土化特點研究 |
|
|
|
Author |
周拉 (著)
;
拉毛肖 (著)
|
Source |
中國藏學=China Tibetology
|
Volume | n.3 |
Date | 2024 |
Pages | 99 - 107, 214 - 215 |
Publisher | 中國藏學出版社 |
Publisher Url |
http://www.zytzb.org.cn/cbs/zx/index.htm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藏傳佛教; 道次第思想; 本土化; 詮釋學 |
Abstract | 公元11世紀中葉,阿底峽在西藏阿里托林寺撰寫《菩提道燈論》一文,提出以“三士夫”為基本框架的“道次第”學說,成為藏傳佛教“道次第”學說的經典文本。之后,仲敦巴等西藏本土學者對《菩提道燈論》進行注釋,諸多詮釋文本相繼問世,從敘述方法、語言表述、思維方式以及修行實踐等方面豐富和推進了“道次第”思想學說。文章歸納出“道次第”經典文本三大詮釋體系,即納措譯師系、仲敦巴系以及俄譯師系。仲系之《喻法論》和《藍色袖珍本》等詮釋文本本土化特點尤為突出。后弘期初期“道次第”思想傳播歷程中,先后以阿里托林寺、聶塘、熱振寺以及彭域為中心,呈現出中心遷移演變現象。文章利用教法史料、人物傳記以及早期“道次第”文本,分析“道次第”經典文本和詮釋文本的互動互證關系、噶當派“道次第”文本中的本土化敘述方式以及“道次第”學說重心演變過程,嘗試解析“道次第”本土化的具體表現和歷史進程。研究這一時期“道次第”思想本土化的過程能夠為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提供新的視角,同時,也對討論新時代藏傳佛教中國化這一議題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
Table of contents | 一、《菩提道燈論》與后弘期初期“三士道”學說 二、“道次第”學說詮釋文本及其流變 三、“道次第”文本敘述方式和思想特點 (一)生動鮮活的本土化敘述方式 (二)后弘期初期道次第思想體系之中觀學說 四、道次第學說傳播中心的遷移歷程 五、結 語 |
ISSN | 1002557X (P) |
Hits | 65 |
Created date | 2024.08.20 |
Modified date | 2024.08.2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