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大正藏》與CBETA 的錯誤及其起因考:以支婁迦讖譯《般舟三昧經》為例=An Examination of the Errors and its Causes in the Taishō Canon and CBETA—Taking the Pratyutpanna Samādhi Sūtra translated by Lokakṣema as an Example |
|
|
|
Author |
釋覺心 (著)
|
Source |
法鼓佛學學報=Dharma Drum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34 |
Date | 2024 |
Pages | 95 - 142 |
Publisher | 法鼓文理學院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dila.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大正藏; CBETA; 版本; 支婁迦讖; 般舟三昧經 |
Abstract | 《大正藏》與CBETA是當代漢文大藏經的研究者們所常用的版本。然而,它們含有不少的錯誤。儘管大部分錯誤無法影響一部經論的中心思想,但有些錯誤卻可能造成學者們對某句經文的誤讀或誤翻。過去雖然已有學者探討《大正藏》與CBETA的錯誤,但並未系統性地追溯其起因。本文嘗試以支婁迦讖譯《般舟三昧經》(T418)為例,將《大正藏》、CBETA所見的版本與相關底本—《高麗藏》、《縮刷藏》、《頻伽藏》進行校勘,考察出其中所蘊藏的錯誤,並釐清其成因。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版本的錯誤,可分為五個層次:從《再雕藏》開始的錯誤、從《縮刷藏》開始的錯誤、從《頻伽藏》開始的錯誤、從《大正藏》開始的錯誤、從CBETA開始的錯誤。由此可見,有些錯誤是《大正藏》或CBETA本身造成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錯誤是從相關底本複製過來,可謂「一版傳一版」。如此的結果,放在其他經論亦準。本文建議研究者應細心留意《大正藏》與CBETA的錯誤及其起因,如此才能減少誤讀與誤翻的機率,甚至建立更可靠的版本。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問題之所在 二、漢文大藏經與支婁迦讖譯《般舟三昧經》 (一)漢文大藏經的四個時期 (二)《大正藏》與CBETA的底本與校本 三、《大正藏》與CBETA的錯誤與起因 (一)由《再雕藏》開始的錯誤 (二)由《縮刷藏》開始的錯誤 (三)由《頻伽藏》開始的錯誤 (四)由《大正藏》開始的錯誤 (五)由CBETA開始的錯誤 四、結論 |
ISSN | 19968000 (P) |
Hits | 59 |
Created date | 2024.12.04 |
Modified date | 2024.12.0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