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從心解脫:數位時代的心靈降躁法,藏密大師教你找回內在的寧靜與澄明=The Free Mind: Finding Clarity in a Digitally Distracted World |
|
|
|
Author |
格龍仁波切 (著)=Dza Kilung Rinpoche (au.)
;
張圓笙 (譯)
|
Edition | 1 |
Date | 2025.05.01 |
Pages | 240 |
Publisher | 商周出版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bout/2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Series | Open mind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藏傳佛教; 佛教修持 |
Abstract | 滑Facebook、看Instagram、追TikTok、玩Pinterest──無論走到哪裡,我們始終與螢幕形影不離,生怕錯過任何一則新消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以為「掌控更多」就能獲得更多快樂,沒想到反而身陷「被數位世界制約」的牢籠裡……
滑手機成癮、科技產品不離身、害怕錯過資訊(FOMO)、沒耐心等待、情緒變得敏感脆弱、沉迷數位世界導致專注力下降……
這些無形的束縛,讓我們遠離真正的自由。
▍「干擾」,是數位時代最大的挑戰
數位時代最大的挑戰,不是科技本身,而是「干擾」。
透過心理學研究,科技公司知道如何擄獲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利用人類對社交認同的渴望,設計社群媒體的「按讚」模式,讓人持續使用;或是透過演算法投放廣告,讓我們更容易被吸引,甚至落入情緒操控的陷阱。
當專注力不斷地被各種通知、廣告所分割,就好像足球場上多了兩顆、三顆足球,迫使我們不得不接受更多的資訊與干擾,使我們難以進行深度思考,甚至離「快樂」越來越遠。
▍當代藏密大師的智慧,提供數位時代的解脫之道
格龍仁波切是備受崇敬的當代藏傳佛教導師,出生於西藏最高、最偏遠的地區,那裡沒有現代人所經歷的大部分干擾。當他來到西方社會,親身體驗數位生活滲透日常所帶來的挑戰後,他發現:從內在解決我們的執著與渴求,才能擺脫外在對科技的成癮和依賴。
在本書中,他結合佛法智慧、正念修行與現代心理學,提供一套減少數位干擾、擺脫焦慮、提升專注力與心靈安定的方法。不僅深入探討數位生活與個人心靈的關聯,並提出實際可行的修行與冥想練習,幫助你:
減少數位科技對內心的干擾,重新掌握專注力與平靜。 調整思維模式,放下對外在的執著,學會活在當下。 透過禪修、呼吸法、正念練習,讓思緒從雜亂回歸清明。 在生活與人際關係中,培養耐心與同理心,減少衝突與內耗。 理解智慧、業力與慈悲心的力量,邁向更宏大的和諧與圓滿。
▍這是一本幫你重獲心靈自由的修行指南
真正的快樂就像一朵花,唯有給予足夠的空間與養分,它才能茁壯綻放──心靈也是如此,當我們願意為內心騰出空間,放下無謂的執著,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與自由。
本書提供一條清晰的路徑,以現代語言詮釋佛法概念,並搭配實用、好上手的修心練習,幫助你放下執著、找回專注、擺脫焦慮不安的「猴子心」,你不需要放棄科技產品,也能從喧囂的「螢幕世界」中走出來,從而擁抱內在真正的平靜,找回自在從容的自己。 |
Table of contents | 中文版作者序
英文版編者序
譯者序
前言
旅程規畫
【第一部分 在散亂的魔咒下】
第一章 數位時代,我們如何生活?
數位快車道
分心專賣公司
制約反應1.0
第二章 關於猴子的寓言
習慣的力量
習慣的養成──有個App專司其責!
再談我們的猴子心
被迫出類拔萃
採取一點行動吧──簡介正念
停下來做個反思
【第二部分 學習輕鬆呼吸】
第三章 探索內在空間──發展耐性與敞開
簡介座下修
耐性與生俱來
敞開的三個層次
修習第二層次的敞開
第三層次的天然敞開:無邊的廣闊
第四章 生活中修正念
身念住──緣身體,修習正念
受念住──緣感受,修正念
法念住──緣現象,修正念
心念住──緣心,修正念
正念禪修總結
第五章 一個完美的APP
六度環環相扣
串習六波羅蜜
第六章 快樂有其因
以四無量心展開一天的生活
快樂之因
受苦之因
無上至樂和無量平等捨
【第三部分 深入探討萬法的本質】
第七章 快樂與痛苦的本質
在更深的層次觀心
什麼是真實的?
自我認識
實修:對希望與恐懼做禪修
第八章 相互依存性之謎
由於我們,才有快樂與受苦的體驗
那麼,我是誰?「什麼」是我呢?
上座禪修「相互依存性」
建立相互依存的見地
【第四部分 靈性之道的價值】
第九章 智慧
概念式禪修:修證「我空」和「法空」
概念式禪修的修習要點
水中月
重訪六波羅蜜
對「無我」做概念式禪修之總結
第十章 慣性模式與業
如何造業
長期累積的業
淨除惡業
第十一章 慈心與悲心
修心
擴展慈心的禪修
大圓滿禪修簡介
第十二章 內在與外在的生態學
我們有兩個身體
淨化人類的環境
後記
致謝
〈附錄一〉西藏醫學所說的「風」
〈附錄二〉佛教簡介
詞彙表
延伸閱讀建議
關於作者 |
ISBN | 9786263905054 (平裝) |
Hits | 10 |
Created date | 2025.04.20 |
Modified date | 2025.04.2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