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僧肇思想研究:以《肇論》為中心=A Study of Seng-chao''s Thoughts: focus on the "Chao Lun" |
|
|
|
Author |
王月秀 (撰)
|
Date | 2004 |
Pages | 346 |
Publisher |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
Publisher Url |
http://www.chinese.fju.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輔仁大學 |
Department | 中國文學系 |
Advisor | 熊琬 |
Publication year | 91 |
Keyword | 僧肇; 肇論; 緣起性空; 般若無知; 不真空; 物不遷; 涅槃無名 |
Abstract | 本文,旨在研究僧肇思想,以僧肇代表作《肇論》為研究中心,希冀客觀如實的還原僧肇思想,並釐清古今有待商榷的相關詮釋議題。內容,主要分成六個部份: (一)緒論:說明本文研究的緣由、目的,回顧前人的研究成果,並提出相關問題。此外,並說明本文的研究方法、進路、範圍與意義等。 (二)僧肇與《肇論》:第一章,旨扼要探討僧肇的生平傳略、著述問題、思想背景、魏晉玄學與佛學交涉的時代思潮、《肇論》的結構安排,以及《肇論》的基源問題等。 (三)《肇論》四論探析: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是依循僧肇的著述先後,分別對〈般若無知論〉、〈不真空論〉、〈物不遷論〉,以及〈涅槃無名論〉等四論,作紮實的義理解析功課,並隨文解決有待商榷的《肇論》詮釋議題。希冀反溯僧肇的思想理論,並在僧肇展示基源問題的解答中,進行理解與詮釋,勾勒出僧肇整體的義理架構與思想全貌。 (四)〈涅槃無名論〉真偽考:第六章,旨探討〈涅槃無名論〉真偽考。先是在限有的文獻條件之下,詳實爬梳該篇真偽考史,爾後在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下,進一步提出一己的論據,證明〈涅槃無名論〉是僧肇作。 (五)《肇論》及其詮釋的檢討:本文末章,旨在檢討《肇論》本身的詮釋難處,以及檢討《肇論》詮釋本身不足之處。可謂是進行本文研究後的小小省思。 (六)結論:旨在對本文的研究成果作一彙整、檢討,並提出未來可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
Table of contents |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由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顧與問題提出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進路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意義 18
第一章 僧肇與《肇論》 23 第一節 僧肇的生平、著述與思想 23 一、僧肇的生平傳略 23 二、僧肇的著述問題 24 三、僧肇的思想背景 32 第二節 僧肇與玄、佛交涉的時代思潮 39 一、玄學與佛學的交涉 39 二、「格義」弊端 41 三、僧肇與玄、佛交涉的時代思潮的關係 44 第三節 《肇論》結構安排 45 一、前人《肇論》結構安排 46 二、本文《肇論》結構安排 51 第四節 《肇論》的基源問題 52 第五節 小結 55
第二章 僧肇〈般若無知論〉探析 57 第一節 〈般若無知論〉的撰作緣由與方式 57 一、撰作緣由 57 二、撰作方式 58 第二節 〈般若無知論〉析義 59 一、正標無知的宗旨 59 二、問答料簡 63 第三節 僧肇與劉遺民的對話析義 77 一、劉遺民的致問背景 77 二、討論「聖心之異」的問題 79 三、討論聖心應會「無相與變」的問題 86 四、討論「無當」、「無是」的問題 89 五、僧肇總答 91 第四節 〈般若無知論〉釋疑 92 一、般若「無知」釋名 92 二、般若「無知」內涵 93 三、般若本具「無知」 94 四、就「無知」說論僧肇思想與道、玄的關係 96 第五節 小結 97
第三章 僧肇〈不真空論〉探析 100 第一節 僧肇的撰作緣由 100 第二節 僧肇「不真空」義 102 一、序文 102 二、正文 104 第三節 就〈不真空論〉論僧肇思想與玄學的關係 111 一、就般若三宗論僧肇與玄學的關係 113 二、就「有」、「無」概念論僧肇與玄學的關係 115 第四節 論〈不真空論〉的傳統解題 116 第五節 僧肇駁正般若三宗的對象商榷 120 一、心無宗 121 二、即色宗 124 三、本無宗 128 第六節 小結 134
第四章 僧肇〈物不遷論〉探析 136 第一節 問題提出 136 第二節 〈物不遷論〉宗旨定位 138 一、旨言悟性 138 二、未直言悟性之因 139 三、取材動靜議題之因 139 四、以「不遷」立篇名之因 140 第三節 〈物不遷論〉的思想淵源 141 一、物性 141 二、時間 142 三、去來 143 四、因果 143 五、功業 144 第四節 〈物不遷論〉駁正的對象 144 一、執「不遷」者 145 二、執「遷」者 146 第五節 〈物不遷論〉以「遷」、「不遷」明物性 148 一、不去不來明物性 149 二、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明物性 152 三、兩言一會明物性 154 第六節 〈物不遷論〉詮釋議題的商榷 158 一、「各性住於一世」 158 二、「昔物不至今」 160 三、「如來功流萬世而常存」 160 四、湯用彤以體用釋靜動的商榷 161 五、圖示明僧肇「物不遷」說 162 第七節 小結 165
第五章 僧肇〈涅槃無名論〉探析 167 第一節 〈奏秦王表〉析義 168 第二節 有關涅槃之體的對話 172 一、導言——【開宗第一】 172 二、討論「名」、「實」的關係 175 三、討論涅槃何能出於「有」、「無」之外 184 四、討論涅槃何能「不出不在」 187 第三節 有關涅槃與眾生關係的對話 191 一、討論三乘之位與涅槃的關係 191 二、討論是否有三乘之異 194 三、討論結習是頓盡或漸盡 197 四、討論「動」、「寂」的關係 200 五、討論涅槃有無始終 204 六、討論眾生可否得涅槃 207 第四節 探僧肇翼姚興「涅槃無名」說 210 一、姚興〈與安成候嵩書〉要義 210 二、僧肇翼姚興「涅槃無名」說 219 第五節 小結 221
第六章 〈涅槃無名論〉真偽考 222 第一節 〈涅槃無名論〉真偽考史 222 一、主要論據 223 二、迴響之見 238 第二節 證〈涅槃無名論〉是僧肇作 257 一、據僧肇《注維摩詰經》的涅槃思想 257 二、據〈涅槃無名論〉有頓悟漸修的思想 262 三、據〈涅槃無名論〉與僧肇他論成有機體 271 四、據僧肇涅槃思想的「聽習」來源 274 第三節 小結 303
第七章 《肇論》及其詮釋的檢討 305 第一節 《肇論》詮釋難處 307 一、語言弔詭難解 307 二、運用道、玄的語彙 308 三、「寄之狂言」 311 四、富有駁正用途的名言施設語句 312 五、有賴個人實修的體證工夫 313 第二節 《肇論》詮釋的檢討 314 一、文化典範的轉移 315 二、《肇論》旨言出世間法 317 三、聖言常是殊文異說 317 四、義理與考據難能兼顧 317 五、直接與間接資料取用程度有別 318 六、理智治學與直觀洞識難能兼顧 318 七、僧肇語彙蘊涵多重性 319 第三節 小結 320
結論 321 第一節 研究成果的彙整 321 第二節 研究成果的檢討 321 第三節 研究論題的拓展 323 附錄:僧肇生平及其相關大事紀年表 325 參考書目 330 |
Hits | 423 |
Created date | 2005.09.23 |
Modified date | 2024.11.25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