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藍吉富 (著)
|
Source |
現代佛教學會通訊=Newsletter for Modern Buddhism Association
|
Volume | v.17 |
Date | 2004.12 |
Publisher | 現代佛教學會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大乘佛教; 大乘是佛說新論 |
Abstract | 大乘佛教的起源問題,是二十世紀國際佛學界的熱門論題之一。經過近百年來學術界的先後探究,有些問題已經大致釐清,有些則是眾說紛紜,未有定論。
在這些論題之中,有兩個問題大體得到共識。其一是印度的大乘佛教,是在西元前百年左右開始萌芽,到西元後逐漸興盛的新佛教運動。其二是,與此同時,大乘佛教圈也逐漸出現前所未見的新經典。經典的數量多,各部經出現的時間並不一致。譬如:《法華經》大約出現在西元前後。《無量壽經》大約出現於一至二世紀間,《解深密經》大約出現於西元三百年左右,《華嚴經》則大約出現於四世紀之時。
上述兩個問題的相關精確時間也許仍有部分爭議,但是其中所擁有的共識則是:大乘佛教不是歷史上的釋迦牟尼所親自提倡的。大乘經典的出現也是在釋迦牟尼逝世數百年後的事。換句話說,學術界認為大乘佛教是印度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之後的歷史新階段,大乘經典也不是釋迦牟尼說法的結集。它們是另有來源的。
這樣的看法,在近十年來的台灣佛學界與佛教界已經耳熟能詳,習以為常。但是對傳統中國佛教而言則是一大革新。因為像天台智者「五時八教」這類說法的歷史真實性,就受到根本的推翻。
姑不論這種新看法的影響有多大,我們不妨探索一下它所衍生出來的問題。既然大乘經不是釋迦牟尼說法的結集,那們它們又是誰說的?或誰做的?既然是釋迦牟尼逝世幾百年以後才出現的書,為什麼有可能被印度大乘佛教徒奉為聖典?他們被尊奉的理由是什麼?
從現在的學術著作裡,無法知道大乘經的作者是誰。原因是沒有任何可信的資料可供研索。大多數的學者,所探討的都是大乘思想與部派佛教的關係,或從大乘教團與大眾部、或與佛塔信仰集團的關係等方面著手,很少人去查索某一部大乘經典是何人所撰。本文是這樣的學術背景之下的產物。由於史料不足,筆者當然無法查考各部大乘經的作者。但是,筆者嘗試著用另一角度去思考,希望能為大乘經典的來源問題,理出一條較為清晰的線索。 |
Hits | 958 |
Created date | 2005.05.09 |
Modified date | 2021.06.2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