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陳香珠 (撰)
|
Date | 1985 |
Publisher | 中國文化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pccu.edu.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中國文化大學 |
Department | 印度文化研究所 |
Advisor | 楊顯祥 |
Publication year | 73 |
Keyword | 六波羅密; 菩薩思想; 菩薩行;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
Abstract | 源自印度之佛教,歷二千五百多年之遞變,教主佛陀覺悟真理之光卻永遠照亮著寰宇,引導人類走向和平幸福之大道,此乃印度文化之光耀,亦為全人類之福音。 般若空義為佛教之特色,其要義在啟示吾人實踐佛教悲智雙運之精神。『大般若經』云:「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菩薩六度萬行即本此而展開,「五度如盲,般若如眼。」菩薩六度之行以般若為主導,由此完成自覺覺他,自度度他之廣大行,亦惟有如此,方契佛陀說法之本懷! 本論文分十章:第一章導論,說明菩薩思想之來源與菩薩行總綱;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別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成章,探討各度之特色;第八章六度相攝,說明六度彼此之關係;第九章結論。 本文之研究資料主要來源是大藏經及近人著作。首先搜集與六波羅蜜有關之資料,再加以歸納研判,擷取精義、重新整合。每章中分若干節,說明各度要義,最後再探討其相攝關係。 六波羅蜜是大乘菩薩道精進之命脈,亦為世、出世法之實踐要道。身為一位佛弟子,向來崇仰大乘菩薩積極利他精神,於研擬此文之際,對其思想來源及精神所在能有進一步之認識與體會,是最大之收穫! |
Hits | 362 |
Created date | 2005.07.22 |
Modified date | 2023.01.05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