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初期佛教生死觀之哲理試探:以緣起理論為核心之探索=A Philosophical Study of Life-and-Death Persectives in Early Buddhism — Focus on the Reserching of Paticcasamuppada Theory |
|
|
|
Author |
黃瑞凱 (撰)
|
Date | 2004 |
Publisher |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
Location | 臺灣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南華大學 |
Department | 生死學研究所 |
Advisor | 釋慧開 |
Publication year | 92 |
Keyword | 生死觀; 緣起=conditions=pratitya-samutpada=paticca-samuppada; 業=Karma=Kamma; 輪迴=轉世=Reincarnation=Rebirth=Samsara |
Abstract | 本文的題目是「初期佛教生死觀之哲理試探—以緣起理論為核心之探索」,可以解讀為:在生死學理論建構的背景下,探索佛教詮解生死流轉之實相與其超克之可能性等問題的核心理論——緣起理論。本文以專題探究的方式,考察佛教經論及當代的相關研究成果,將研究焦點集中於解析與詮釋初期佛教之緣起「概念」與「內容」,以探討緣起理論下的佛教生死觀。 綜觀全文,本論文著力於兩個問題主軸:(一)歷來從探討「十二緣起」所獲得的不同緣起「概念」,其相互之間關係為何?以及,在不同緣起「概念」的詮釋觀點下,各家所詮解的緣起「內容」,其側重點為何?(二)從緣起理論的角度,如何來詮解生死流轉之實相與其超克之可能性? 本論文共分成六章,第一章交代本文的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並介紹近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論文的架構。第二章依次分析「緣」、「緣生」與「緣起」等詞之意義,及緣生法句型結構所呈現出來的「緣起」概念,藉此探討緣起思想之哲理義涵,及其對生死流轉實相的說明。第三章進一步探究「緣起」與「法」此二概念之間意義的交涉,並反駁「緣起不是法,故緣起與解脫無關」這樣異於傳統的推論。第四章藉由「認識論緣起觀」所引發的爭議為切入點,以現代佛使比丘、印順法師對緣起的詮釋為線索,探討二者觀點同、異之處,及此觀點相異之處所代表之佛教生死觀的特色;並對緣起理論下,如何來解說「識入母胎」此一學理難題,進行初步的討論。第五章主要是探討「(緣起)無我論下的輪迴觀」此一課題,透過探討佛教的「業」(kamma)與「輪迴」(skt. samsara)理論,來說明佛教依緣起無我論所建構之業果相續的有情觀。第六章總結前述各章之結論,並說明本論文之研究發現與限制,以及其他有待延伸之課題。 |
Table of contents | 中文摘要......... I 註釋凡例......... II 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說明......... 1 (一)研究緣起..... 1 (二)研究動機..... 4 1.對心性體認的現代生死學之反思........ 4 2.批判的繼承...... .7 3.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的省思..... 9 (三)「緣起」與佛教生死觀試探...... 10 1.「生死之間」—「苦」與「緣起」.... 11 2.「生前死後」—「緣起」與佛教對生死輪迴現象的解說......... 15 第二節、「緣起」思想問題研究脈絡及本文研究取向..... 17 (一)「緣起」相關問題的前理解..... 17 (二)「緣起」概念之省思.... 19 1.十二緣起的詮釋之爭—因果關係與論理關係.... 19 2.「緣起」、「法」概念之交涉........ 23 (三)「緣起」內容之省思......... 26 1.「緣起」支數問題與進一步詮釋的可能性...... 26 2.「緣起(無我論)」與業感輪迴說理論上的矛盾.. 29 第三節、研究目的.... 31 第四節、論文結構.... 32
第二章 緣起思想之蘊涵分析(Ⅰ) —從緣生法句型結構論緣起的哲理義涵..... 35 第一節、前言..... 35 第二節、緣起甚深難見...... 37 (一)理解緣起步驟之理路斷層的啟示..... 37 (二)解讀十二支「緣生法」時的難題...... 40 第三節、緣生法句型結構實謂分析與意義釐清.... 42 (一)「緣」、「緣生」與「緣起」字詞解析.... 42 1.「緣」之解析... 42 2.「緣已生法」之解析.... 46 3.「緣起」之解析... 48 (二)緣生法句型結構之意義釐清.... 50 1.「緣起」是指從「緣」到「緣已生法」之理則.... 50 2.「緣起」的順逆雙向結構... 57 第四節、歸納緣起的義涵與評論緣起詮釋觀點之爭.. 60
第三章 緣起思想之蘊涵分析(Ⅱ) —從緣起與法概念之交涉談佛陀的教導... 65 第一節、前言..... 65 第二節、緣起理則的特性..... 67 (一)彼(法)界確立—法住性、法定性、此緣性... 67 (二)此緣性者—如性、不違如性、不他性..... 72 (三)緣起的特性與證悟的心境—以法眼淨為例.... 74 第三節、「法」之考察...... 75 (一)「法」之岐義與問題說明....... 76 (二)佛典之「法」(dhamma)義...... 80 1.漢語佛典之「法」義...... 81 2.巴利語 “dhamma” 之解讀... 83 3.法(dhamma)與諦(sacca)—佛教的真理觀.... 86 第四節、「緣起-法」與佛陀的教導..... 91
第四章 認識論緣起觀的爭議與解消— 以佛使比丘、印順之觀點為中心的探討....... 95 第一節、前言...... 95 第二節、佛使比丘論緣起..... 98 (一)緣起三世兩重因果說與佛使比丘的質疑..... 98 (二)兩種語言.... 101 (三)「緣起不貫三世」的修行方式.... 102 (四)認識論緣起觀的爭議—如何解釋「『識』入母胎」?.... 102 第三節、印順的緣起觀...... 104 (一)緣起諸說的考察...... 105 1.緣起支數問題..... 105 2.緣起諸支的一貫性 ......107 3.印順對有部論書四種緣起說的抉擇..... 109 (二)緣起義理的發揮與詮釋....... 111 1.因緣三重觀...... 111 2.逐物流轉與觸境繫心...... 113 (三)印順對「『識』入母胎」的觀點...... 116
第五章 緣起、生死輪迴與佛教業力說.... 121 第一節、前言...... 121 第二節、輪迴說的考察....... 124 (一)輪迴思想的起源與相關課題...... 124 (二)佛教對輪迴說的觀點..... 126 1.佛陀肯定「三世輪迴」..... 126 2.佛教對生死流轉過程的解說.......... 127 3.輪迴的動力在於「無明」與「貪愛」.. 128 第三節、業力說的考察........ 129 (一)業力說的起源與目的... 129 (二)業感輪迴說略探....... 131 1.佛教對業感輪迴的解說..... 131 2.佛教對業與報的解說....... 132 (三)順於緣起的佛教業力說.. 135 1.緣起論下的業力展現....... 135 2.佛教業力說的核心內涵—意為先導、身口並重.... 136 3.改變業報影響程度的方法.... 139 第四節、緣起無我論的輪迴觀....140 (一)如果「無我」,誰在輪迴?...... 140 (二)印度語中「我」一詞的多重涵意... 141 (三)佛教對「輪迴主體」的解說與發展 ..142 1.《阿含經》對「輪迴主體」的解說..... 142 2.部派佛教時期的解說....... 144 3.評論... 145 第五節、關鍵的無我....... 146
第六章 結論與檢討...... 149 第一節、綜合結論... 149 第二節、本研究的限制與展望.. 151
參考書目.. 153 |
Hits | 733 |
Created date | 2005.09.23 |
Modified date | 2023.04.1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