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Author |
江建俊
|
Date | 1987 |
Publisher |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Publisher Url |
http://crrmcl.pccu.edu.tw/bin/home.php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doctor |
Institution | 中國文化大學 |
Department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Advisor | 黃錦鋐 |
Publication year | 97 |
Keyword | 格義佛教; 貴無; 崇有; 自然; 名教; 何晏; 王弼; 郭象; 格義; 魏晉玄學; 不真空義; 言意之辨; 經學; 玄學化; 神超形越; 天人際合; 魏晉南北朝; 玄學; 佛學 |
Abstract | 魏晉玄學乃蘊育於經學沈隕,聃周取尼父而代之之時,由舫當時知識份子不滿於「天 人感應」之滯重神學,而崇尚空靈自然,醉心思辨,追求現象背後之本體,為現實政 治、人生尋求理據,從玄學主題-「貴無」與「崇有」之辨,及「自然」與「名教」 之諍,皆在印證「天人際合」之新義。 茲篇之作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玄理之研究,下篇為玄風之研究,在玄理方面,西晉則 循何晏、王弼「貴無」、斐頠「崇有」、郭象「獨化」之正、反、合辨證發展趨勢, 而東晉則以玄釋交融為主,一方是內典外書,交互講說的「格義」盛行,一方則六家 七宗各標新旨,然其總難脫離玄學的影子,至鳩摩羅什之大肆譯經,佛義漸明,羅什 高足僧肇承其師說,以「中」解「空」,又受郭象「獨化」義之影響,暢「非有非真 有,非無非真無」之旨,於是統一「有」、「無」,有、無雙遺,此已標識著佛義自 覺、獨立之里程碑。經此梳理,則玄學之脈絡甚明;而配合著代表魏晉精神特色之風 流任誕,清談玄辯,以仕為隱之「朝隱」、美的發覺等之解析鉤勒,使魏晉風貌朗然 在目。而玄理與玄風的配合,理論與實踐之兼顧,實可由「有」與「無」此兩概念加 以貫穿之。故掌握「有」、「無」,實已控制有開啟玄學之鑰匙。故本文之特色,在 補前人之闕遺。 本論文於玄理之資料上,以老、莊、易、三玄之注為主,另外則參肇論、支遁集、弘 明集。玄風方向則以三國志、晉書傳注、世說新語、高僧傳、阮籍嵇康集為主。在研 究方法上,則注重史料學,且把握思想理路,指出魏晉學術思想轉變之跡,闡述其精 義,並凸顯魏晉之時代精神面貌也。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反映魏晉世風之思想 第二章 清談 第三章 風流 第四章 唯美 第五章 朝隱 第六章 竹林七賢之生命情調 玄風篇結論 總結 附錄 參考書目
其他關鍵詞:江建俊、魏晉玄學=Mystic Taoism of the Wei-Chin、Untruthfulness means emptiness Differentiation、between word and meaning、One with nature、Confucian classics、Transcendentalism |
Hits | 371 |
Created date | 2005.09.23 |
Modified date | 2015.06.0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