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法身」概念的釐清 -- 以阿含經的「無我」與「法身」為進路=Study of Original Buddhism |
|
|
|
Author |
呂玉珍 (著)=Liu, Yiu-jann (au.)
|
Publisher |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
Publisher Url |
http://www.ncu.edu.tw/~phi/mainweb.htm
|
Location | 中壢市, 臺灣 [Chungl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Department | 哲學研究所 |
Advisor | 釋恒清=Sie, Henn-ching |
Publication year | 82 |
Keyword | 法身=dharmayaka; 無我=anattan; 如來藏=tathagatagarbha; 阿含經 |
Abstract | 「無我」說是最能代表佛教的思想特色,卻因此說主體性不能彰顯 有種種論難。然而實踐無我及最終成佛都必然要求有一主體,本文提X前期如來藏經典中的「法身」概念能夠提供作為實踐修行及解脫成佛漸D體。本論文共分五章,於導論中,說明貫穿本文的四個問題:第一:是_有安立修行的實踐主體?第二:是否有指出成佛的實踐主體?第三:馴D體具有何種內涵德相?第四:此主體是否具有普遍性?第二章討論眾生所誤執的「我」是如何產生的和釋尊如何提出無我﹛A及無我會引起哪些論難?阿含經中的法身觀為何?是否能解決無我漣x難?第三章首先對前期如來藏經典給予界定,然後探討法身概念的思想W源,說明部派及初期大乘如何繼承原始佛教而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出Q論法身與佛種性的關係,以及對 前期如來藏經典中主要概念--如來藏B佛性和法身作初步的澄清。第四章透過常、樂、我、淨四德的展開詳細探討前期如來藏經典中k身概念的意涵,特別是對自在我、如來藏我、佛性我分別作說明。第五章為結論,第一:一般學者認為佛性即是如來藏,筆者將析辯簼妡P如來藏的異同,進而說明如來藏、佛性與法身三者的關係。第二G筆者將提「法身」能夠解決「無我」說主體性的問題,並且說明在無琲滌臕忖W,才能夠呈顯如來法身。 |
Hits | 423 |
Created date | 2007.07.27 |
Modified date | 2015.11.3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