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現代性視閾中的佛教本覺思想批判與論爭=Criticism and Debate on Buddhism Original Enlightenment in Mordernity
Author 唐忠毛
Date2005.07.14
Pages12 - 158
Publisher華東師範大學=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ublisher Url http://www.ecnu.edu.cn/
Location上海, 中國 [Shanghai, China]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doctor
Institution華東師範大學
Department中國哲學
Advisor高瑞泉
Publication year2005
Keyword本覺思想=Thought of Original Enlightenment; 性寂=Thought of Original Silence; 批判佛教=Critical Buddhism; 場所佛教=Topical Buddism; 現代性=Modernity; 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科學=Science; 民主=Democracy
Abstract作為中國佛教核心觀念的“本覺”思想,在二十世紀分別遭遇了中、日佛學界內部的兩次猛烈批判:其一是肇始於20世紀40年代,呂澂、熊十力之間的“性寂”與“性覺”之爭;其二是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由日本的跨谷憲昭、松本史朗等人為代表掀起的“批判佛教”風潮。在“性寂”、“性覺”之辯中,呂澂依止法相唯識學的“心性本寂”思想,對熊十力的“心性本覺”提出批判,並進而將《起信》、《楞嚴》以及臺、賢、禪、凈等具有“本覺”思想的中國傳統佛教經典統統判為“偽經”。與此相應,日本“批判佛教”則認為,流行於中日佛教中的“本覺思想”和“如來藏思想”帶有一種“基質”之實體論傾向,嚴重背離了印度佛教的路線,是一種反佛教精神的“非佛教”。本文的重點不是論證中國佛教“本覺”思想是否為“真佛教”,而是意在文獻和義理之辯的基礎上,將這兩次批判事件放置在“現代性”的視閾中加以思想史的審視,從而挖掘其隱匿於文獻義理背後的佛教本覺思想批判的“現代性”意涵。事實上,發生在二十世紀的兩次佛教“本覺”思想批判與論爭,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佛學義理之辯,而是具有明顯的現代性背景:其一,西方現代性思潮不僅影響了中、日佛學...

The 20~(th) Century witnessed two fierce attacks on The thought of Original Enlightenment, the core of Chinese Buddhism's Temperament and Soul, launched within the circl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scholars: one originating from the debate between Lv Cheng's Idea of Original Silence and Xiong Shi-li's Theory about Original Enlightenment in 1940s; the other debate being stirred by Japanese scholars Hakamaya Noriaki (跨谷憲昭) and Matsumoto Shiro ( 松本史朗) on Criticial Buddhism in 1980's. In the former contention Lv C...

Table of contents導言
第一章 本覺思想的義理淵源及其結構特征
(一) 本覺思想的提出與闡揚
(二) 本覺思想對印度佛學的傳承
(三) 本覺思想與儒、道之關係
(四) 本覺思想的結構特點與思維特徵
第二章 二十世紀的佛教本覺思想批判與論爭
(一) 呂、熊的“性寂”、“性覺”之爭
(二) 各方回應與義理分梳
(三) 日本的“批判佛教”風潮
(四) 批判的回聲與“真佛教”的追問
(五) 現代性視閾的開啟
第三章 現代學術背景下的佛學進路之歧出
(一) 乾嘉余緒與西方實證主義背景下的唯識“性寂”之學
(二) 心學傳統與西方生命哲學思潮影響下的“性覺”說
(三) “批判哲學”與“批判佛教”的詮釋
(四) “場所哲學”與“場所佛教”的詮釋
第四章 以科學、民主為線索的本覺思想批判與重構
(一) 以科學、民主為入口的佛學理論反省
(二) 呂澂佛學“轉依”與“革新義”的社會批判意識
(三) “批判佛教”對社會歧視與社會不公的佛學反省
(四) “返本開新”與科學、民主的位置
(五) “場所佛教”的科學、民主態度
(六) 如何看待佛學與現代科學、民主之關系
第五章 “理性化”背景下的佛教本覺思想批判與論爭
(一) “現代理性”與現代性的“理性化”
(二) 本覺思想與“佛教理性”傳統
(三) 理性化“祛魅”與本覺直觀
(四) 容受現代性與反思現代性
第六章 本覺思想的現代價值及其局限
(一) 本覺思想的“合法性”問題
(二) 現代性困境與佛教本覺思想的診療價值
(三) 本覺思想的局限及其現代詮釋
附綜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Hits1035
Created date2008.03.14
Modified date2015.12.15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156328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