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漢地佛教與藏傳佛教之比較論綱 -- 兩地佛教形成宗派后的比較 |
|
|
|
Author |
班班多杰
|
Source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12 |
Date | 2003 |
Pages | 303 - 321 |
Publisher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漢地佛教; 藏地佛教; 比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內外調和 |
Abstract | 本文從漢藏兩地佛教諸宗派的名稱,教經典及領袖人物的地位,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法脈傳承上幾個方面做了比較,認為內外調和性是兩地佛教諸宗派的主要特點,內部調和是兩地佛教諸宗派的一大特點。兩地佛教吸收、糅合佛教各類經典和各派學說的特性都表現的很突出。兩地佛教學者對印度佛教理論有了一定的積淀和覺解,打破原教旨的發展順序和結構體系,從時空維度對印度佛教做了調適與會通的工作。判教也是兩地佛教諸宗派的另一大特點。在這種內外調和的過程中,大乘佛教始終處在兩地佛教的主導地位。用特殊的範疇,命題來梳理、重組、整合印度大乘佛教的義理。兩地佛教都有系統的修持實踐,但修持的方式各有不同。兩地佛教都與政治緊密結合,但結合的形式不盡相同,漢地佛教在與世俗政治的關系中處在一種相協調的位置。而藏傳佛教則凌駕于世俗政治之上。這也是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區別之一。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從兩地佛教宗派形成的外層形式看:同大而異小 二.從兩地佛教宗派發展的內在要素看,既有同大而異小的共似性,又有異大而同小的差異性 (一)從同大而異小的方面 1.內外調和性是兩地佛教諸宗派的主要特點 2.內部調和是兩地佛教諸宗派的一大特點 3.大乘思想的獨尊地位 (二)異大而同小的方面 1.用特殊的範疇,命理來梳理、重組、整合印度大乘佛教的義理 2.兩地佛教都有系統的修持實踐,但維持的方法各有不同 3.兩地佛教都有與政治緊密結合,但結合的形式不盡相同 注釋 |
Hits | 407 |
Created date | 2008.05.20 |
Modified date | 2018.05.0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