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平常心是道”=宋代禪宗精神與審美文化
Author 劉瑋
Date2007.07.19
Publisher山東大學
Publisher Url http://www.sdu.edu.cn/
Location山東, 中國 [Shandong, China]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山東大學
Department文藝美學
Advisor儀平策
Publication year2007
Keyword平常心是道=The normal mind is the way; 平淡=plain; 尚意=To conform to the self; 求韻=Seek flavor of art
Abstract“平常心是道”說是馬祖禪的精神核心,同時也是南宗禪徹底中國化的標誌。它將印度佛教以拯救人的靈魂的佛性世界,置換成在當下尋求自在解脫的富有審美意義的生活方式。而當馬祖禪成為一種詩意的存在精神之時,就必然會對一定時代的審美文化產生影響。由此,解讀馬祖禪的精神實質與宋代審美文化的關係就成為可能。究於審美文化是一種介於美學與審美現象的中間文化形態,所以本文一方面以理性思辨的方式來闡釋馬祖禪的禪宗精神與宋代審美文化意識的關係;另一方面用實證的方式來校正和印證“平常心是道”的禪宗精神與宋代審美文化的關係。全文由五個部分構成:引言部分、“平常心是道”禪宗精神的解讀,在這一部分主要介紹,“平常心是道”的精神實質,其中“佛不遠人,即心而證”是它的立足點——更著意於自我心性的開發,肯定自身價值,反對一切外在的權威、經典對參禪人的束縛。以此為基礎,馬祖禪強調的是在參禪的過程中自我個性的闡揚。在這一立足點的導引下,所以馬祖禪​​講究“法無所著,觸境皆如”——只要以無揀擇之心,面對日常生活,就是得“道”,就是一種達到佛家至高境界的表現。正是這種在隨常生活中悟“道”的精神使馬祖禪非常注重對“當下”生活的體認,在馬祖禪看來,參禪者只要空掉外在的攀援與追逐,剎那即可成永恆,瞬間即為佛境。馬祖禪的這些特點,不僅為宋代士大夫帶去了一種解脫之道,而且也為他們帶去了一種詩意的生活方式,同時為宋代審美文化的發展帶去新的質素。第一章、“平常心是道”的禪宗精神與宋代士大夫的“時代心理”——宋代特有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形成了一種矛盾的結構。宋代文人要在這種矛盾的社會文化結構中生存和發展,要在其中保持自己的一種內在操守和人格平衡,超越人生的痛苦和徬徨,獲得生活的淡靜和生命的快樂,就成為文人階層一種精神的、心理的、信仰的、審美的廣泛需要,這就為馬祖禪進入文人階層的內心世界,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意識形態打開了方便之門。本章主要解決的是有宋一代形成悅禪之風的“時代心理”是什麼,其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馬祖禪對宋代士大夫產生了哪些影響。第二章、“平淡”——宋代審美文化的整體追求。在本章中,主要探討的是在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說的影響下,宋代士大夫出現講求“平淡”的美學觀,而這種追求的具體表現就是宋代審美文化(詩、畫、瓷器)中呈現出一種淡而有味、富含理趣的圓融境界。本章主要解決的是宋代士大夫吸收了“平常心是道”哪一特點使他們產生“平淡”的美學觀,以及在宋代審美文化中又是怎樣印證這種美學觀的。第三章、“尚意”。本章主要論述的是——馬祖禪的“平常心是道”說中肯定自心清靜、自修自作,強調打破“佛”與“我”的時空阻隔的特點,為宋代士大夫帶去了另外一種藝術思維方式。正是這種藝術思維方式,使宋人的審美文化活動就出現了“尚意”風潮。這種藝術思維方式使宋代文人對待一些審美文化樣式(山水的觀賞、山水畫以及宋詞)產生了迥異於前代的看法,而且也使宋代文人在進行審美文化實踐活動(書法、文人畫)中出現了迥異於前代的特點——注重個性的表現。第四章、“求韻”。在這裡我們重點論述的是馬祖禪要求在有限的人間世相(山水之間)體悟的“無”的智慧,這種精神使得宋代文人格外注重山水田園詩畫的韻味,在他們看來這種韻味之美的具體表現就是通過一定的藝術表現手段創設出一個富有餘意的境界,在這個境界中人們可以通過有限的山水空間了悟到禪宗的所倡導的“空”的意味。正是如此追求,就使有宋一代的山水詩畫從整體上出現蕭散清遠的特點。

"The normal mind is the way to Zen Buddhism" is the essence of Mazu Zen and a symbol of Nanzong Zen to melt in China thoroughly. It replaces Indian Buddhist world to save the soul of the Buddha. In light of its esthetic free lifestyle which searches for escape, it replaces the world of Indian Buddhism to save human souls. When Mazu Zen has become a kind of poetic spirit, it will have an effect on esthetic culture of a certain age.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interpre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ssence...
Table of contents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9
引言 10-22
    一、“平常心是道”的禪宗精神解讀 11-19
        (一) 即心而證,佛不遠人 11-14
        (二) 法無所著,觸境皆如 14-15
        (三) 隨處任真 15-17
        (四) “平常心是道”說的意義 17-19
    二、宋代禪宗精神與審美文化關係的研究現狀 19-20
    三、宋代禪宗與審美文化關係的研究意義 20-22
第一章“平常心是道”的禪宗精神與宋代士大夫的群體心態 22-31
    一、“平常心是道”與宋代士大夫面對社會政治的“進退方略” 22-25
    二、“平常心是道”與宋代士大夫面對人生的“解脫心理” 25-28
    三、“平常心是道”與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整合意識” 28-31
第二章 平淡 31-40
    一、淡而有味 31-35
        (一) 含蘊深厚 31-32
        (二) 田園童趣 32-35
    二、圓融之境 35-40
        (一) 自然高妙 35-36
        (二) 渾然天成 36-37
        (三) 富含理趣 37-40
第三章 尚意 40-49
    一、適意 40-43
        (一) 隨意自在 40-41
        (二) 山水求逸 41-42
        (三) 清歡遣懷 42-43
    二、表“意” 43-49
        (一) 個性筆意 44-47
        (二) 寄興畫風 47-49
第四章 求韻 49-54
    一、體有味無,餘意境界 49-51
    二、蕭散淡泊,清遠荒寒 51-54
結束語 54-55
參考書目 55-56
致謝辭 56-57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57-58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58
Hits584
Created date2008.07.01
Modified date2015.12.03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161807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