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鄧子美
|
Source |
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第2屆)
|
Date | 2009.03.28 |
Publisher | 世界佛教論壇籌備辦公室=Preparatory Office of the World Buddhist Forum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佛教與印度其他宗教的根本區別所在,佛教獨創的核心理念就在緣起論。依緣起論觀察社會,就形成了佛教獨特的眾緣和合社會觀。當然,這一社會觀中也滲透著佛教“無常”、“無我”、“涅槃寂靜”1的終極指向,正因無常,即社會總的來說處於不斷的變遷之中;無我,社會的各組成部分都不能執于自我,各因緣才能協調、互助、達致和合,相對的社會穩定向上才能保持。由於構成現代社會的因緣有變,因此相對於傳統社會,其和合的內容、方式與相互關系都在調整改變之中。本文從現代社會家庭、社會組織、社會階層的和合,現代僧團與佛教信眾的和合,法律與政治秩序的和諧三方面作比較,簡要論述了其與傳統社會的異同。佛教與印度其他宗教的根本區別所在,佛教獨創的核心理念就在緣起論。根據緣起論,佛教認為,社會(世間)由因緣和合組成,個人、家庭、階層、社會組織等因緣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摩訶般若經》云:“諸法因緣和合生,法中無自性”。2《入楞伽經》云:“因緣即世間,如乾闥婆城”。3 眾緣和合是佛教的社會觀,達致“和合”乃其社會目標。因此,社會的各組成部分都不能過分強調自我,各因緣間要協調、互助,社會穩定和平才能維持,古印度乾闥婆城的社會和諧就是一例。 |
Hits | 1461 |
Created date | 2009.05.11 |
Modified date | 2015.08.25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