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釋睿理
|
Date | 2004.10 |
Pages | 320 |
Publisher | 波沙山彌勒菩薩道場 |
Location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Table of contents | 道安法師序 李世傑先生序 序 序論 第一章 總說 1 佛學的意義.廣義的佛學.佛學的依據.佛學的問題 第二章 佛教以前的印度思想 5 第一節 梵書以前的思想 5 印度民族.吠陀的宗教.階級制度.奧義哲學 第二節 學派時代的思潮 8 二大思潮.正統六派哲學.反婆羅門傾向.外道六師學說.數論耆那與佛教 第三章 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 14 第一節 釋尊的成道與說法 14 成道以前.成等正覺.轉法輪.入涅槃 .2.佛學概論 第二節 佛陀的根本思想 18 佛教的原理.三法印說.十二緣起說.四諦說.十二緣起與四諦.三法印與四諦 第四章 佛學的聖典 30 聖典的編纂.經律論三藏.初期的佛典.巴利文佛典.梵文佛典.西藏文佛典.漢文佛典.日本文佛典.西洋文佛典 第五章 佛學的分類 42 分類的重要.歷史的分類.地理的分類.教義的分類.各種二分法.教相判釋.現代分類法 本論 上篇:宇宙論 第一章 總說 49 宇宙論的過程.佛學的宇宙論 第二章 宇宙綜合論(世間論) 52 宇宙的組織.宇宙的成壞 第三章 宇宙分析論(萬法論) 56 第一節 主觀的分析 56 主觀和客觀的分析.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目錄.3. 第二節 客觀的分析 60 五位.法的數目.色法.色法的種類.心法.心法的種類.心所有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有漏與無漏.各種分類的比較 第四章 宇宙轉動論(因果論) 73 第一節 因緣果分說 73 佛學的因果律.四緣說.六因說.五果說 第二節 因緣果合說 82 因緣果 第五章 宇宙現象論(緣起論) 84 緣起論的系統 第一節 業感緣起論 84 第一目 緒言──業感緣起.惑業苦 第二目 業體及種別──業的種類.業的體性.業的性質.十業道.感果的時期.引滿二業 第三目 本惑與隨惑──本惑的種類.五鈍使與五利使.見惑與修惑.見修二惑之數.隨惑的種類 第四目 緣起的相狀──共業與不共業.四有輪轉.十二因緣 第五目 輪迴的主體──印度思想與我.勝論的我說.數論的我說.從無我至有我.犢子部 .4.佛學概論 的我說.經量部的我說.無我與輪迴.有部與經部的比較 第二節 賴耶緣起論 103 第一目 緒言──末那識與阿賴耶識.宇宙萬有的根源 第二目 能變的識類──八種的識類.三種及二種的類別.三量三分別與三性.轉識與本識的關係.七八識存在的證明 第三目 能變的意義──心外無法.萬法唯識的問題.因能變與果能變 第四目 四分與三類境──四分的異說.四分的解說.三類境的解說 第五目 種子與薰習──種子是什麼.名言及業種子.本有與新薰.薰習的意義 第六目 共變與不共變──共變與不共變.共不共的種子.所變的相順.個人的唯心論 第三節 真如緣起論 119 第一目 緒言──賴耶緣起與真如緣起.一心二門三大.真如門與生滅門 第二目 真如的解說──真如的意義.離言真如與依言真如 第三目 阿黎耶識──阿黎耶是什麼.覺與不覺 第四目 三細六麤──根本不覺與枝末不覺.三細六麤.兩重的因緣 目 錄.5. 第五目 緣起與薰習──染淨互薰.染法薰習.薰習的細別 第六目 無明的起源──無明的起源問題.真先妄後之難.真妄別體之難.悟後卻迷之難 第四節 法界緣起論 136 第一目 緒言──真如緣起與法界緣起 第二目 因門六義──因門六義.因體的空有.有力無力與待不待.六義的成立.六義的開合 第三目 相即與相入──相即相入的意義.相即相入的喻說.同體異體的即入.橫與縱的即入 第四目 十玄緣起──十玄.十玄概說 第五目 六相圓融──六相.六相概說.圓融門與行布門 第六目 性起與緣起──緣起與性起的區別.觀察的二方面 第五節 六大緣起論 151 第一目 緒言──法界緣起與六大緣起.人格的宇宙論 第二目 六大無礙──六大.六大的法爾隨緣.六大的體性.異類無礙.同類無礙 第三目 四種曼荼羅──四曼的略說.四曼的廣 .6.佛學概論 說.四曼不離 第四目 三密加持──三密的意義.佛界的三密.眾生界的三密.三密互融.生佛的加持.加持的種別 第五目 兩部曼荼羅──兩曼的二而不二.金剛界九會.胎藏界十三大院.諸尊的分類 第六目 六大與五智五佛──金胎的五佛.五智略說.五智五佛五大合釋 第六章 宇宙本體論(實相論) 170 實相論的問題.實相論的教系 第一節 法體有空論 171 第一目 緒言──法有論的出發點 第二目 三世實有──各種法有說.三世實有說的證明.我空法有的主張.三世的分別.三世的批判 第三目 過未無體──對三世實有的疑難.有無折衷說.過未無體說.三難.三破 第四目 現法假實──現通假實說.俗妄真實說.諸法但名說.有空論的歸結 第五目 諸法皆空──訶梨跋摩的學說.我空法有與我法俱空.世界門與第一義門.二重二諦 目 錄.7. 第二節 有空中道論 187 第一目 緒言──大乘有宗 第二目 三種自性──三性.三性概說.三性的譬喻.三性的關係 第三目 三種無性──三性與三無性.執空說與體空說 第四目 有空中道──有空的實義.中道的意義.言詮中道.三性對望與一法中道.離言中道 第三節 無相皆空論 197 第一目 緒言──大乘空宗.有空說的調和.空教義興起的因由 第二目 破邪顯正──破邪與顯正.破邪即顯正.無所得的意義.破顯的意義 第三目 真俗二諦──二諦說的緣起.二諦的關係.四重二諦 第四目 八不中道──成實與三論.八不的意義.八不概說.五句三中.四種中道 第四節 諸法實相論 208 第一目 緒言──實相的意義.三論與天台 第二目 二諦說的展開──四種二諦.七種二諦 第三目 圓融三諦──別教三諦.圓教三諦.一境三諦 .8.佛學概論 第四目 十界千如──十界互具.十如是.百界千如.三轉讀法 第五目 一念三千──三千的法數.色心三千.一念三千 第六目 理具事造──理具與事造.理事相即 第七目 性善修惡──性具染淨.修性不二.因果對說.性具與實踐 第七章 結說 230 緣起與實相的歸結.佛學宇宙論的特色 本 論 下篇:解 脫 論 第一章 總說 232 宇宙論與解脫論.解脫的實質與形式 第二章 解脫實質論 233 第一節 涅槃論 233 第一目 緒言──涅槃的意義.涅槃與印度思想 第二目 小乘的涅槃觀──二種涅槃.消極的涅槃觀 第三目 大乘教的涅槃觀──積極的涅槃觀.四種涅槃.大乘涅槃的特性 目 錄.9. 第二節 佛身論 238 第一目 緒言──佛的意義.佛的三德 第二目 小乘教的佛身觀──上座伏惑行因說.大眾斷惑行因說 第三目 大乘共通的佛身觀──佛性常住.龍樹的佛身觀.法相的四身說 第四目 天台宗的佛身觀──三身融即說.本地與垂跡.四教的佛身 第五目 華嚴宗的佛身觀──十身具足說.華嚴的教主 第六目 真言宗的佛身觀──一佛多身說.曼荼羅與四種法身 第七目 淨土宗的佛身觀──多佛融本說.彌陀成佛的因緣.法性與方便二法身.本師法王論 第三節 佛土論 251 第一目 緒言──小乘的佛土觀 第二目 聖道教的佛土觀──法相的四土說.三論的四土說.天台的四土說.華嚴的三土說.真言的三土說 第三目 淨土教的佛土觀──彌陀淨土的異名.淨土宗的佛土觀 第三章 解脫形式論 258 .10.佛學概論 第一節 戒 律 論 258 第一目 緒言──戒 |
Hits | 850 |
Created date | 2009.09.01 |
Modified date | 2014.05.2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