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佛學概論
Author 釋睿理
Date2004.10
Pages320
Publisher波沙山彌勒菩薩道場
Location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Content type書籍=Book
Language中文=Chinese
Table of contents道安法師序
李世傑先生序

序論
第一章 總說 1
佛學的意義.廣義的佛學.佛學的依據.佛學的問題
第二章 佛教以前的印度思想 5
第一節 梵書以前的思想 5
印度民族.吠陀的宗教.階級制度.奧義哲學
第二節 學派時代的思潮 8
二大思潮.正統六派哲學.反婆羅門傾向.外道六師學說.數論耆那與佛教
第三章 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 14
第一節 釋尊的成道與說法 14
成道以前.成等正覺.轉法輪.入涅槃
.2.佛學概論
第二節 佛陀的根本思想 18
佛教的原理.三法印說.十二緣起說.四諦說.十二緣起與四諦.三法印與四諦
第四章 佛學的聖典 30
聖典的編纂.經律論三藏.初期的佛典.巴利文佛典.梵文佛典.西藏文佛典.漢文佛典.日本文佛典.西洋文佛典
第五章 佛學的分類 42
分類的重要.歷史的分類.地理的分類.教義的分類.各種二分法.教相判釋.現代分類法
本論
上篇:宇宙論
第一章 總說 49
宇宙論的過程.佛學的宇宙論
第二章 宇宙綜合論(世間論) 52
宇宙的組織.宇宙的成壞
第三章 宇宙分析論(萬法論) 56
第一節 主觀的分析 56
主觀和客觀的分析.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目錄.3.
第二節 客觀的分析 60
五位.法的數目.色法.色法的種類.心法.心法的種類.心所有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有漏與無漏.各種分類的比較
第四章 宇宙轉動論(因果論) 73
第一節 因緣果分說 73
佛學的因果律.四緣說.六因說.五果說
第二節 因緣果合說 82
因緣果
第五章 宇宙現象論(緣起論) 84
緣起論的系統
第一節 業感緣起論 84
第一目 緒言──業感緣起.惑業苦
第二目 業體及種別──業的種類.業的體性.業的性質.十業道.感果的時期.引滿二業
第三目 本惑與隨惑──本惑的種類.五鈍使與五利使.見惑與修惑.見修二惑之數.隨惑的種類
第四目 緣起的相狀──共業與不共業.四有輪轉.十二因緣
第五目 輪迴的主體──印度思想與我.勝論的我說.數論的我說.從無我至有我.犢子部
.4.佛學概論
的我說.經量部的我說.無我與輪迴.有部與經部的比較
第二節 賴耶緣起論 103
第一目 緒言──末那識與阿賴耶識.宇宙萬有的根源
第二目 能變的識類──八種的識類.三種及二種的類別.三量三分別與三性.轉識與本識的關係.七八識存在的證明
第三目 能變的意義──心外無法.萬法唯識的問題.因能變與果能變
第四目 四分與三類境──四分的異說.四分的解說.三類境的解說
第五目 種子與薰習──種子是什麼.名言及業種子.本有與新薰.薰習的意義
第六目 共變與不共變──共變與不共變.共不共的種子.所變的相順.個人的唯心論
第三節 真如緣起論 119
第一目 緒言──賴耶緣起與真如緣起.一心二門三大.真如門與生滅門
第二目 真如的解說──真如的意義.離言真如與依言真如
第三目 阿黎耶識──阿黎耶是什麼.覺與不覺
第四目 三細六麤──根本不覺與枝末不覺.三細六麤.兩重的因緣
目 錄.5.
第五目 緣起與薰習──染淨互薰.染法薰習.薰習的細別
第六目 無明的起源──無明的起源問題.真先妄後之難.真妄別體之難.悟後卻迷之難
第四節 法界緣起論 136
第一目 緒言──真如緣起與法界緣起
第二目 因門六義──因門六義.因體的空有.有力無力與待不待.六義的成立.六義的開合
第三目 相即與相入──相即相入的意義.相即相入的喻說.同體異體的即入.橫與縱的即入
第四目 十玄緣起──十玄.十玄概說
第五目 六相圓融──六相.六相概說.圓融門與行布門
第六目 性起與緣起──緣起與性起的區別.觀察的二方面
第五節 六大緣起論 151
第一目 緒言──法界緣起與六大緣起.人格的宇宙論
第二目 六大無礙──六大.六大的法爾隨緣.六大的體性.異類無礙.同類無礙
第三目 四種曼荼羅──四曼的略說.四曼的廣
.6.佛學概論
說.四曼不離
第四目 三密加持──三密的意義.佛界的三密.眾生界的三密.三密互融.生佛的加持.加持的種別
第五目 兩部曼荼羅──兩曼的二而不二.金剛界九會.胎藏界十三大院.諸尊的分類
第六目 六大與五智五佛──金胎的五佛.五智略說.五智五佛五大合釋
第六章 宇宙本體論(實相論) 170
實相論的問題.實相論的教系
第一節 法體有空論 171
第一目 緒言──法有論的出發點
第二目 三世實有──各種法有說.三世實有說的證明.我空法有的主張.三世的分別.三世的批判
第三目 過未無體──對三世實有的疑難.有無折衷說.過未無體說.三難.三破
第四目 現法假實──現通假實說.俗妄真實說.諸法但名說.有空論的歸結
第五目 諸法皆空──訶梨跋摩的學說.我空法有與我法俱空.世界門與第一義門.二重二諦
目 錄.7.
第二節 有空中道論 187
第一目 緒言──大乘有宗
第二目 三種自性──三性.三性概說.三性的譬喻.三性的關係
第三目 三種無性──三性與三無性.執空說與體空說
第四目 有空中道──有空的實義.中道的意義.言詮中道.三性對望與一法中道.離言中道
第三節 無相皆空論 197
第一目 緒言──大乘空宗.有空說的調和.空教義興起的因由
第二目 破邪顯正──破邪與顯正.破邪即顯正.無所得的意義.破顯的意義
第三目 真俗二諦──二諦說的緣起.二諦的關係.四重二諦
第四目 八不中道──成實與三論.八不的意義.八不概說.五句三中.四種中道
第四節 諸法實相論 208
第一目 緒言──實相的意義.三論與天台
第二目 二諦說的展開──四種二諦.七種二諦
第三目 圓融三諦──別教三諦.圓教三諦.一境三諦
.8.佛學概論
第四目 十界千如──十界互具.十如是.百界千如.三轉讀法
第五目 一念三千──三千的法數.色心三千.一念三千
第六目 理具事造──理具與事造.理事相即
第七目 性善修惡──性具染淨.修性不二.因果對說.性具與實踐
第七章 結說 230
緣起與實相的歸結.佛學宇宙論的特色
本 論
下篇:解 脫 論
第一章 總說 232
宇宙論與解脫論.解脫的實質與形式
第二章 解脫實質論 233
第一節 涅槃論 233
第一目 緒言──涅槃的意義.涅槃與印度思想
第二目 小乘的涅槃觀──二種涅槃.消極的涅槃觀
第三目 大乘教的涅槃觀──積極的涅槃觀.四種涅槃.大乘涅槃的特性
目 錄.9.
第二節 佛身論 238
第一目 緒言──佛的意義.佛的三德
第二目 小乘教的佛身觀──上座伏惑行因說.大眾斷惑行因說
第三目 大乘共通的佛身觀──佛性常住.龍樹的佛身觀.法相的四身說
第四目 天台宗的佛身觀──三身融即說.本地與垂跡.四教的佛身
第五目 華嚴宗的佛身觀──十身具足說.華嚴的教主
第六目 真言宗的佛身觀──一佛多身說.曼荼羅與四種法身
第七目 淨土宗的佛身觀──多佛融本說.彌陀成佛的因緣.法性與方便二法身.本師法王論
第三節 佛土論 251
第一目 緒言──小乘的佛土觀
第二目 聖道教的佛土觀──法相的四土說.三論的四土說.天台的四土說.華嚴的三土說.真言的三土說
第三目 淨土教的佛土觀──彌陀淨土的異名.淨土宗的佛土觀
第三章 解脫形式論 258
.10.佛學概論
第一節 戒 律 論 258
第一目 緒言──戒
Hits850
Created date2009.09.01
Modified date2014.05.29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208815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