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周伯戡 (著)=Chou, Po-kan (au.)
|
Source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Volume | n.9 |
Date | 1982.12 |
Pages | 67 - 92 |
Publisher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
Publisher Url |
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西元四○二年,在日益衰微的東晉,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王權與佛教僧伽之間的衝突。當時總攬政權的桓玄,在沙汰佛教的僧侶之後,又下令全國的僧侶必須要向王者敬禮。這道命令引起當時佛教界領袖慧遠的反對。慧遠致書給桓玄,宣稱沙門乃方外之賓,不應該向君主禮拜,這就是史上聞名的〈沙門不敬王者論〉。桓玄收到這封信後,就取消僧侶須向王者禮拜的命令。歷史上的這個政教衝突歷時很短,但卻引起許多佛教史學者的注意。他們認為,這次衝突,基本上,是由於中國文化與印度佛教思想在意識形態上不和所造成的。本文想藉?分析慧遠在這次衝突中的立場與態度,來批評這些學者所持的文化衝突的見解。其次,本文寫作的第二個目的,是希望以慧遠的〈沙門不敬王者論〉為例子,來認識在佛教傳入中國的早期,一位優秀的中國佛教思想家如慧遠之流,如何了解這個不在自己文化體系中所產生的外國宗教。全文將分成六個部份。一、簡介慧遠的生平;二、?述西元四○二年政教衝突的原因及過程,在此節中,將同時陳述代表王權的桓玄的意見,以及代表僧伽的慧遠的反駁;三、回顧回去學者對此事件的看法;四、論佛教的宇宙觀及沙門與君主在這宇宙觀中的地位;五、透過佛教的宇宙論以及道家的本體論與形上學,重估慧遠在這次政教衝突中所持的立場與見解;六、結論:說明慧遠的立場與見解在中國人認識、吸收佛教過程中的意義。 |
ISSN | 10128514 (P) |
Hits | 1753 |
Created date | 2009.10.26 |
Modified date | 2017.10.2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